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致电祝贺迪萨纳…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 …
·推动县域发展提质增效…
·国庆假期,邀您共赴古…
·我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奋…
·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约…
·勇扛大国“顶梁柱”使…
·为什么要优化区域开放…
·关于公开征集揭阳市文…
·文艺耀乡村 歌韵唱…
·挥毫颂中华 翰墨展…
·夯实工作基础 提高…
·“我们的中国梦——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单…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
·我国耕地保护实现“人…
·我国发布2024年版…
·“敦煌风”演艺再现丝…
·媒体曝以色列拟“南封…
·以色列密集空袭黎巴嫩…
·75年来我国城镇化水…
·商务部回应欧盟将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14…
·“解禁”乌远程武器攻…
·中东大量资本布局AI…
·高山上的“避暑胜地”…
·“普宁国际商品城06…
·2024长江文化节在…
·国庆假期,这份看英歌…
·文创精品多 国潮魅…
·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家有“执拗娃”,家长…
·纵向比“激”出女儿上…
·阴天有时下肉丸
·沪指四连阳,贵金属与…
·建设银行为客户提供家…
·权益类新品占比近九成…
·拓宽德育途径 不拘…
·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同学们,秋季这些传染…
·书香润岁月 奋斗再成…
·不应被遗忘的炽热
·榕城:古县首府,新市…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勇扛大国“顶梁柱”使命担当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资国企发展成就综述

时间:2024/9/24

  □新华社记者  王 希  任 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屡创佳绩,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牢记“国之大者”,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撑起国民经济脊梁

  今年7月,中国一汽自主研发的第900万辆解放牌卡车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智能工厂下线。70多年前,这家企业从零起步,三年建成投产,结束了新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七代解放牌卡车的更迭、中国一汽发展壮大的历史,折射出我国汽车工业的沧桑巨变,也印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始终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发展工业成为重要任务。造出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大庆油田甩掉中国“贫油”帽子,鞍钢研发出“争气钢”……一批“共和国长子”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创造了一系列“新中国第一”,拉开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时代大幕。

  改革开放浪潮奔涌,国有企业在艰难中探索,努力做好与市场经济融合这篇“大文章”。一批面向市场竞争、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破茧而出”。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发生了全局性、转折性重大变化。

  75年长歌奋进,国有企业发展脚步铿锵,取得不凡成绩。

  1952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49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2012年的71.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17.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2012年的2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5万亿元,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75年风雨兼程,国有企业“姓党为民”的政治本色更加彰显。

  国有企业强化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建设,目前提供了全国近100%的原油产量、100%的电网覆盖、97%的天然气供应量,建成运营覆盖全国的基础电信网络。

  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超过20万亿元,上交国有资本收益1.5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超过千亿元。

  在抢险救灾中打头阵,在科研攻关中当先锋,在经营发展中创佳绩……一次次大战大考中,国有企业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全力以赴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千方百计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关键时刻彰显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飞抵拉萨;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伶仃洋上架通途;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我国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正式穿越万米大关……

  今年以来, 一系列“大国重器”接连“上新”,多项超级工程惊艳亮相,彰显了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硬核”科技实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日益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作为其中的骨干中坚力量,国资国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产出量质齐升。

  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技术难题和国际封锁,广大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接续奋斗,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一批追赶世界水平的首创成果振奋人心,其中“两弹一星”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座历史丰碑。

  历史一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能靠自己搞出来。

  近年来,国资央企聚焦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重要领域,组织百万科研人员投身攻关一线,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量子信息、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在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不断实现突破。

  破除机制藩篱,打通创新“血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不断完善出资人政策,科技创新考核对工业和科研企业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4.5%,过去两年研发投入均超过万亿元。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广大国有企业正探索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和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做实做细合规免责机制,让国有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创新创造的潜能充分激发。

  推动深度融合,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1万亿元。

  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和“AI+”专项行动,启动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近年来,国资央企采取一系列举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纵深推进国企改革

  “到2029年,在中央企业集团和各级应建董事会的子企业全面建立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日前召开的一场专题工作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了未来深化央企董事会建设的具体目标与工作重点。

  董事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举措意味着在解决了相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后,新一轮改革行动乘势而上,将重点推动改革成果制度化、长效化、实效化。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国企经营者们发现,除了勇敢地走向市场外别无他路。

  经过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推行股份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艰辛探索,重新焕发活力的国有企业,开始真正地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并且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进入新时代,国资国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全面落实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接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人振奋。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收官,三项制度改革全面破冰突围,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优势切实发挥,一批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的现代新国企加速涌现。

  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央企层面累计完成28组50家企业重组整合,新组建和接收央企15家;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首破10万亿元。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对外参股投资各类企业超过1.3万户;央企直接带动的供应链上下游200多万户企业中,96%是民营中小企业。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征程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

  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国资国企正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关键任务,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改革向纵深推进,更好地履行新责任新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