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是形容词,“搴”是动词。把“弯”和“搴”组成双音节词“弯搴”,它仍然是个形容词,是指故意弯曲事理,从而诬蔑他人,来达到索取财物的卑劣行为。
《文选》张衡《思玄赋》:“弯威弧之拔刺兮。”这是个使动句,使威弧弯曲,“威弧”是一种木弓。《说文》:“弯,持弓关矢也”,是把箭搭上去,用力使弓弯曲。《广雅·释诂》:“弯,引也”,是拉弓使其弯曲。《孟子·尽心上》:“弯,引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拉开弓,但不射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上述四例都指引弓使其弯曲,可借喻故意弯曲事理。
《楚辞·离骚·注》:“搴,源于楚国方言,西汉以后逐步传入吴越并进入南粤一带。”因而也成为潮汕通用的方言。《广雅·释诂》:“搴,取也。”《汉书·季布传》:“而季布以勇显名楚,身履军搴旗者数矣。”“搴旗者数”指多次拔取(夺取)对方的战旗,显示克敌制胜的威勇。《九歌·湘君》:“采薜荔于水中,搴芙蓉于木末。”(湘君失约,湘夫人非常失望和悲痛)如在水中采摘薜荔,在树梢上搴取芙蓉一样。上述二例“搴”有夺取、搴取之意,也可引申为索取或榨取。
综上引文,“弯”,表示把事理弯曲;“搴”,取其索取用意。故而潮语“弯搴”一词表示:弯曲事理,诬蔑他人并从中索取财物的卑鄙行为。许继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