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俞霖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的阅读选择日益丰富。然而,经典文化与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对小学生经典文化与课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庭和学校应共同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阅读经典文化书籍,陪伴孩子阅读并分享心得,为孩子树立榜样,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舒适的阅读环境。
学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例如,定期举办经典文化读书节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经典诵读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书香班级与书香少年评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竞争意识;开展经典文化主题班会活动,如“走进唐诗宋词”等,让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加深对经典文化的理解与喜爱。
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师和家长可协助小学生合理规划阅读时间,精简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课外辅导安排,为小学生留出更多课外阅读时间。学校也可以专门安排阅读课,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
(一)制定每日阅读计划
为了让阅读更有序,可制定每日阅读计划。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段用于经典文化与课外阅读,比如放学后安排 30 分钟至 1 小时的阅读时间。可以将这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阅读经典文化作品,如古诗词、文言文片段等;另一部分用于阅读课外书籍,如童话、科普读物等。这样既保证了经典文化的学习,又能拓宽阅读视野。例如,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先花 20 分钟诵读一首古诗词并理解其含义,然后花 30 分钟阅读一本有趣的课外故事书。
(二)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阅读
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优势,适当延长阅读时长。可在早上或下午安排1 ~ 2 小时的集中阅读时段。在周末,可以安排一次经典文化阅读专题时间,如周六上午花 1 个小时阅读《论语》中的章节,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和笔记整理;周日下午则可以安排 2 个小时阅读一部经典名著,如《鲁滨逊漂流记》,分章节阅读并思考其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节假日期间,还可以安排一些阅读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图书馆、书店,参加阅读分享会等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将阅读时间从单纯的书本阅读拓展到与阅读文化相关的体验中。
三、加强阅读指导
教师和家长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一)教师专业指导
教师应将课外阅读指导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在课堂上,运用导读法时,教师可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背景知识引入经典文化作品;采用讨论法时,组织学生围绕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展开辩论;运用赏析法时,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意象之美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文化作品。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如教会学生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如何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撰写读后感等)、如何进行精读与泛读等,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家长陪伴阅读
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过程,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经典文化书籍,读完后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会,引导孩子思考书中的道理与启示。
例如,在亲子阅读《弟子规》时,家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向孩子讲解其中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与践行。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将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记忆力。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阅读进度与阅读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培养孩子的阅读自信心与坚持性。
小学生经典文化与课外阅读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加强阅读指导等策略,不仅能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应持续重视小学生的阅读教育,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