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达到35.6%,约三分之一成年人存在血脂异常。然而,35岁以上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却不足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技师为你讲解有关血脂的四个问题。
血脂高,就要吃药?
降脂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无论针对哪一类人群,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的影响较大,通过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达到降脂目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建议在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人群中,当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当然,是否启用降脂药物以及应用何种降脂药物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医生手上,因为它关系到患者的血脂异常类型、基线血脂水平以及需要达到的血脂目标值,以上都是需要临床综合考量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特定人群(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脑卒中患者)也有其特定的血脂管理策略,不可一概而论。无论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还是降脂药物治疗,我们都提倡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
血脂降得越低越好吗?
脂质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特别是在能量代谢和膜构成中有重要意义,从理论层面讲,血脂降得过低是有危害的。但从现实层面讲,以调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例,针对大部分的高脂血症患者,临床遇到更多的情况是无法将它有效地降到目标值内,却极少遭遇将LDL-C降得过低的问题。因为基于目前临床实践中的常规治疗手段,这个“安全下限”其实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标准。相关研究表明,LDL-C降低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下降越多。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目前的治疗能力范围内,胆固醇确实是降得越低越好。
治疗过程中多久随访一次?
对于普通人群,建议40岁以下的成年人每2至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及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脂检测。
对于仅被要求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的非药物治疗者,建议在3至6个月复查血脂水平,血脂达标后,可适度放宽复查周期。
对于首次用药者,建议开始药物治疗后4至6周随访一次,达标且无潜在不良反应后3至6个月随访一次即可。
血脂检查前注意什么?
“血脂检查需空腹”,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近年来,国内外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非空腹血脂水平或能更真实地反映机体血浆中每日平均的脂质和脂蛋白组成及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基于国内临床尚无非空腹血脂的监测靶点、缺乏联合共识等现状,《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仍建议血脂检查前应禁食8至12小时。此外,采血前至少2周内保持日常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切忌让体检和聚餐、大量饮酒“撞车”。
赵 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