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膳食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喝啤酒、吃海鲜会让尿酸升高,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你知道吗?高果糖食物也是导致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包括鲜榨果汁等在内的高果糖饮食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之一,并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果汁不是很健康吗?
“血尿酸值521微摩尔/升?”28岁的程序员张磊(化名)盯着体检报告上的数字惊呼“是不是搞错了”。“我平时也不喝酒,海鲜吃得也不多,尿酸怎么会这么高?”这个自诩为健身达人的年轻人,每天雷打不动完成健身计划后,总会用一杯鲜榨果汁犒劳自己。当医生告诉他,是运动后喝果汁的习惯导致他尿酸升高时,张磊傻了眼:“果汁不是很健康吗?”
“许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喝酒,却在聚餐时毫无顾忌地喝果汁饮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灵丽说,当体检报告摆在眼前时,他们才意识到,避开了啤酒、海鲜的风险,却被营养果汁“背刺”。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会通过肾脏和肠道排泄到体外,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就会升高,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周灵丽解释道。
那么,果汁这类看似无害的“天然”饮品,为何会成为新的风险推手?
答案藏在被丢弃的果渣里——“许多患者认为果汁是水果的精华,实则不然。”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于大红说,鲜榨果汁只保留了水果中的果糖、水分和部分维生素,而能延缓糖吸收的纤维素却被丢弃。例如1杯橙汁(约240毫升)的果糖含量相当于3个鲜橙,但饱腹感却不如直接食用鲜果,这容易让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大量果糖。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宋燕补充道:“水果榨汁后,原先水果里的果糖脱离了膳食纤维的束缚,从内源性糖变成游离糖,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和葡萄糖不一样,果糖代谢有自己的‘快速通道’。”周灵丽介绍,“果糖进入人体后直达肝脏进行代谢,过程中会快速消耗细胞内的磷酸基团,促使大量单磷酸腺苷转化为尿酸前体物质,相当于为尿酸提供了‘弹药’。”而正是这种代谢特性,使得果糖成为现代饮食中隐形的尿酸催化剂。
如何跳出“甜蜜陷阱”?
果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蜂蜜中的单糖。超市里有不少写着“0蔗糖”“鲜果萃取”的饮品。可拿起一瓶标明使用鲜果萃取的果汁时,配料表第二位清晰写着“果葡糖浆”。而旁边一款标注“0添加蔗糖”的乳酸菌,经专业机构监测得知,单杯糖含量达24克(约6块方糖)。
“有些‘0蔗糖’其实就是果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解释,“现在不少饮料、甜食甚至一些所谓的健康食物,都喜欢用果糖或果葡糖浆来增甜,一是口感更清甜,更重要的是可以贴上‘无蔗糖’的标志。”
而果糖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1.7倍,是甜味最高的天然糖类之一。从果汁饮料到松软糕点,从冰激凌到清甜果酒,果糖已成为主要甜味剂,广泛添加到各类食品中。
果糖如此普遍,为何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在食品配料表中看到它的身影呢?于大红表示,果糖常常会换个“马甲”,作为添加剂的果糖不是从水果中提取的天然果糖,而是由高果糖浆和玉米糖浆等制作的人造果糖。“在购买食品时需要看食品配料表,如果有结晶果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高果糖浆)、葡萄糖异构糖浆等名称,即表示添加了果糖。”
此外,我们的味觉有时也在“欺骗”自己:一些并不是很甜的食物实际上可能是“糖分炸弹”。“为了保持口感松软,糕点中可能添加大量的果葡糖浆和麦芽糖。但是由于大量油脂和盐分的存在,这些糕点可能吃起来并不甜。”日照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陈垚说,出于提鲜增香的考虑,平时作为咸味调节剂的辣酱、胡椒酱、蚝油等,也会添加大量糖分,“比如每100克胡椒酱约含糖18克,每100克蚝油的含糖量更是达20克以上”。
“要学会看配料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姜冬青提示,一是精准识别果糖“马甲”,留意配料表中是否有果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浓缩果汁等字样;二是根据配料表中的成分排列顺序判断含量,“果糖或其变体出现在前几位,说明该食品中果糖的含量较高”。
限制摄入果糖并不是不吃水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提到,果糖可诱发代谢异常,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具有潜在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应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等。
“限制摄入果糖并不是不能吃水果,而是尽可能选择嘌呤、果糖及葡萄糖含量较低,维C和钾离子含量较高的水果。”周灵丽介绍,樱桃、石榴、柠檬、橙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椰子、牛油果、桂圆这类嘌呤和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则要限制食用。
《指南》中也提到,尽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维生素C、黄酮、多酚、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作用,因此水果的摄入量与痛风无显著相关性。建议每天水果摄入量为200克到350克。
秦伟利 王雪峰 孙闻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