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舌苔颜色都不同,甚至一个人不同时间的舌苔也不同,这些不同的舌苔与健康有关吗?
舌苔的薄厚与口腔细胞的脱落更新速度有关。新陈代谢旺盛,脱落细胞增多堆积在舌面,舌苔就会增厚,反之舌苔就会变薄。因此,不同个体之间,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新陈代谢都存在差异,舌苔也会出现变化。
生理因素会导致舌苔变厚
一些生理因素会让舌苔变厚。
唾液分泌的差异 唾液能很好地冲刷舌面,减少食物残渣、细菌和脱落细胞的堆积。当唾液分泌量减少时,舌苔容易增厚。另外,唾液的黏稠度也会影响冲刷作用,唾液黏稠的人的舌苔往往比清亮的人厚。
饮食习惯的影响 长期食用流食或软食的人,舌面缺少摩擦,自然清洁机制被削弱,舌苔容易变厚;富含脂肪的油腻食物(如火锅、烧烤、煎炸等)、高蛋白饮食可能会促进舌苔增厚。
口腔卫生的影响 口腔卫生是舌苔形成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和细菌在舌面上堆积,会导致舌苔变厚。
疾病也会导致舌苔异常
一些疾病会导致舌苔出现异常。
消化系统功能失调 胃肠动力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如胃炎、便秘)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导致代谢废物堆积,舌苔厚腻、发黄。
感染或炎症 当感冒、发烧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唾液分泌减少,舌运动减少,口腔内细菌增殖,可能导致舌苔增厚。
舌黏膜被真菌感染时,舌苔就像一层厚厚的奶酪紧紧黏附在舌背上。
某些全身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口腔内细菌增殖和代谢产物增加,舌苔变黄变厚,同时唾液分泌减少,导致舌苔干燥。肝病或代谢综合征等,也会出现长期舌苔过厚的问题。
其他疾病 贫血、维生素B2、叶酸缺乏会导致舌乳头萎缩,舌背光滑无舌苔,形成“镜面舌”。
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导致舌苔异常。比如长期或大量服用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菌群平衡,导致个别细菌或真菌大量繁殖,引起舌苔增厚。
一些药物(如阿莫西林、氯霉素)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黑色素,导致舌苔变黑;长期使用氯己定漱口液、服用铋剂也会导致舌苔染色变黑,停药后可以恢复。
一些抗抑郁和抗精神病类药物,会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不利于舌的自洁作用,导致舌苔变厚。
需要注意的是,舌苔只是身体内部环境失衡的外在表现,本身不是这些疾病的直接原因,也不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准。
“地图舌”是怎么回事?
家长们有时候可能会发现,孩子舌头上红一块、白一块,周围还有一圈隆起的边缘,形状蜿蜒曲折,仿佛是一张地图。这种情况很形象地被称为“地图舌”。
地图舌又叫剥脱性舌炎、游走性舌炎,它的主要症状是舌背出现暂时性的丝状乳头剥脱消失,病变部位较浅,并且会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外形不规则的地图状。这是一种良性、非感染性的慢性复发性口腔炎症状态,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在儿童时期更为常见。
地图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精神心理(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劳累、失眠等)、营养(消化不良、维生素B族缺乏、缺锌、贫血等营养问题与地图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免疫(地图舌多见于过敏体质人群)等因素有关,儿童龋齿、乳牙萌出刺激等局部因素也可能诱发地图舌。
地图舌是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不用太过于焦虑。如果确实影响到生活,可以在专科(儿科、口腔科)医师指导下尽可能找到病因,针对性调整治疗方向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饮食调理,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漱口;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