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星星 李思敏 通讯员 黄晓航) 近日,榕城区渔湖街道巧借央企之力、凝聚社会合力,通过多方高效协作,仅用一个月就将仁和村一处杂草丛生、杂物堆积的荒地,改造为一座充满生机的小公园。这座新公园不仅激活了村社邻里间的温情,更成为区域风貌提升工程中一抹动人的亮色。
在这座新建的公园里,居民们乐而忘返。绿荫掩映下,蜿蜒步道串联精巧亭台,孩子在其间追逐嬉闹,老人则围坐对弈,动静相映间,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动人景致。
为进一步提升风貌带,渔湖街道工作组深入一线“问诊开方”,精准锁定辖区内多处环境“堵点”。针对仁和村荒地长期闲置、影响村容的问题,该街道迅速联动上级部门与帮扶央企,召集村干部群众共商方案,因地制宜启动小公园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清杂施工,干群齐心攻坚,使昔日“卫生死角”变身集休闲、社交于一体的“示范支点”,带动区域风貌带提档升级。
专业力量的注入,让风貌提升更具质感。渔湖街道抢抓机遇,与央企中铁十六局开展深度共建,依托其规划设计优势,由该央企团队严把工程品质与效率关,推动小公园从图纸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高品质空间。
最暖的底色,源于家乡建设者反哺桑梓的深厚情怀。面对荒地改造的迫切需求,仁和村一位村民率先行动,主动拆除自家铁皮屋,带头清理杂草杂树,为公园建设清障让地。村民们不仅出工出力,更提出将出资捐赠健身器材等设施,让小公园功能更趋完善。小公园的成功改造,是街道、央企、群众多方合力助力乡村风貌提质的生动缩影,不仅让乡村“颜值”愈发亮眼,更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合力,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