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漫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写话教学是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桥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 年级)学生写话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和想象中的事物,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因年龄小、认知有限,常面临写话困难。本文结合“我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实例,探讨具体教学方法。
一、激发写话兴趣,让学生“想写”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写话的核心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写话产生内在热情,才会从“要我写”转变为“我想写”。因此,需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萌发表达欲望。
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故事等营造生动场景。如“我喜欢的小动物”教学中,播放小动物视频吸引注意力,通过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想介绍给大家吗?”的提问自然引出主题,让学生带着兴趣投入。
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体验积累感受。“我喜欢的小动物” 主题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模仿动物动作和叫声,加深对动物的感知,为写话积累素材。
二、丰富写话素材,让学生“有话写”
素材是写话的“源头活水”,低年级学生“没话写”往往是因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素材积累,需从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两方面入手,让他们拥有充足的内容可写,真正做到 “有话写”。
引导观察生活:教会学生关注身边事物。“我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动物的样子、习性,分组分享 “小猫追尾巴”“小狗叼拖鞋” 等趣事,真实经历让学生有话可写。
增加阅读积累:鼓励阅读绘本、童话,积累表达素材。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时,展示相关绘本,书中“小兔子的耳朵像两片叶子”等描写,能启发学生从外形、动作等方面描写动物。同时通过读书分享会、阅读打卡等活动,提升表达能力。
三、加强词句训练,让学生“写得顺”
词句是构成写话的基本单位,低年级学生需掌握基础词汇和句式,才能顺畅表达想法。因此,需通过直观、有趣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句式,让他们从“有话写” 进阶到“写得顺”。
词汇教学多样化:用直观方式帮助理解运用。教“毛茸茸、圆滚滚” 等词时,让学生触摸毛绒玩具理解 “毛茸茸”,模仿动作感受 “蹦蹦跳跳”;通过“( )的尾巴”“( )的眼睛” 等搭配练习,丰富词汇储备。
句式练习循序渐进:从简单句式逐步提升。“我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中,先练“我喜欢( )”“它长得( )”,再扩展为“我喜欢( ),它长得( ),它喜欢( )”,如 “我喜欢小猫,它毛茸茸的,喜欢追毛线球”,通过练习掌握句式。
四、注重示范引导,让学生“知道怎么写”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通过示范与展示能明确方向,引导他们 “知道怎么写”,可从以下具体方式入手:教师示范:亲自写范文并讲解思路。“我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中,示范写:“我喜欢小狗。它毛茸茸的像小毛球,眼睛圆溜溜的,尾巴一见我就摇,最爱追皮球。小狗真可爱!” 并讲解:“先写喜欢的动物,再写样子、动作,最后说感受,让人明白你为什么喜欢。”
优秀作品展示:展示班级优秀写话供借鉴。如展示 “小猫有双蓝宝石般的眼睛,早上眯成线,中午睁得圆” 等片段,点评 “用‘蓝宝石般’让描写更形象,大家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五、实施评价激励,让学生“愿意继续写”
积极评价能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写作不是“任务”,而是“能获得肯定和快乐的事”,从“被动写”转变为“愿意写、喜欢写”,激发持续写话的热情。
“我喜欢的小动物”教学中,采用“自评—互评—师评” 三级评价模式:学生自查内容是否清楚、有无错字;小组内互相提建议,如“可加上小狗吃饭的样子”;教师对优秀作品颁奖展示,对进步学生鼓励“这次多写了动作描写,下次加上颜色描写会更好”。评价让学生感受肯定,愿意继续努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是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激发兴趣、丰富素材、加强训练、示范引导和评价激励等方法,让学生从“想写”到“会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写话,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顺利跨越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