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纯
德育关乎学生品德形成与健康成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运用,为激发班本德育课程活力、推动其发展打开了新局面。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应从充分认识平台与班本德育课程的关系出发,剖析班本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依托平台重构课程的有效路径。这是一个润物无声、久久为功的育德过程,意义重大。
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班本德育课程
培养爱国爱党,具备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及职业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德育则是所有课程的基础。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环境刺激的认知和判断力尚不成熟,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了大量德育资源,且具有互动性高、快捷性强等特点,契合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教育实际需求。同时,平台能打破德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其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平台获取德育资源,在实际体验中提升能力,可以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班本德育课程的发展插上了新的翅膀。
二、当前班本德育课程现状
(一)内容与形式滞后
部分地区德育主题班会课的内容过于陈旧,多依赖历史故事或思想理论的说教,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笔者调研发现,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德育主题班会课内容枯燥,难以产生共鸣。德育主题班会课形式单一,“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式体验,教育效果不佳。
(二)资源整合不足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课程时,常常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一方面,缺少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资源分散,未建立资源库,无法实现高效整合与利用。教师需自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搜寻可用资源,却往往收效甚微。此外,教师与家长拥有的德育资源未能共享,家校之间的德育资源难以互通,导致教育合力难以形成。
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重塑德育课程的路径
(一)借助平台资源,营造多元化德育氛围
环境对学生品德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营造多元化的德育氛围。例如,利用平台上的诚信故事、廉洁典型案例等,制作电子黑板报、班级标语,并在班级群中定期推送;挖掘平台中与传统美德相关的格言、典故,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诵读比赛、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同时,利用平台的视频功能播放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事迹,设置情景体验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方式增强道德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平台互动优势
采用榜样教育法时,可借助平台扩大榜样的影响力。在平台上开设“班级榜样” 专栏,不仅展示优等生的先进事迹,更要挖掘中等生、学困生的闪光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榜样。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开展线上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在“文明礼仪” 主题课程中,教师可在平台上发布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通过线上投票、留言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互动中提升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合理使用平台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言行对学生具有深远影响。在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认真学习平台使用知识,规范自身线上言行,做到言传身教。与学生交流沟通时,保持言行态度一致,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合理使用平台,将课程内容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强调在网络空间中同样需要讲求道德,引导学生杜绝网络不雅行为、冒犯他人等任性举动,做到诚信上网、文明交流。以教师为榜样,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平台成为助力学生品德成长的重要力量。
总之,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重塑德育课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平台与课程融合的有效方式,用生动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德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