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路人》
刘骁骞 著
新星出版社
2025年2月
□陈 斌
在驻外记者的第二个十年,刘骁骞凭借一双“铁脚板”,行走美国五十多个州,深入美国社会腹地,用自己的视角冷静观察,试图看清那些被笼罩的真相。他前往有着飞越之地之称的南达科他州,那里的拉什莫尔山上矗立着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和林肯四位总统的石像。在那里他看到,一边是“美国优先”歇斯底里式的喊叫,一边则是消除种族歧视的微弱呼声;在明尼苏达州黑人弗洛伊德被警察压死后,他前往当地,了解警察对有色人种长期滥施暴力的真相;他前往印第安居民寄宿学校,揭开无数印第安儿童是如何被带走,在学校期间又遭遇怎样的磨难……
拉什莫尔的总统山被白人奉为“圣山”,刘骁骞借用当地印第安人的话指出,总统山是“偷来的圣山”。拉什莫尔山原名黑山。1868年美国联邦政府与原住民签订《马溪条约》明确规定,黑山被划分为“大苏族保留地”。然而,这一条约在黑山发现黄金后被迅速推翻。为获得黄金,白人对印第安人的重要食物来源美洲野牛展开大肆杀戮。随着食物的日益紧缺,饥饿的苏族人被迫在条约上再一次签字,尽管此时离《马溪条约》签订不过十年。
其实,白人疯狂掠夺印第安人食物来源的做法早就习以为常。从16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结束的北美皮毛贸易,几乎涵盖了河狸、海狸、海獭、熊、水獭、貂、野牛等动物(《皮毛、财富和帝国: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而这些动物大多数是印第安人的传统食物来源。
被掠夺打压的不只有印第安人,当初被拉往美洲大陆的非洲黑奴同样是重灾区。石像中的“华盛顿一生拥有过数百名黑奴”,他还签署了《逃亡奴隶追缉法》。而以反蓄奴著称的杰斐逊,曾拥有黑奴六百多名。当一些人在总统山下虔诚地挥舞着“美国至上”的大旗时,另一侧的印第安人和非裔则希望自己不被歧视。
2020年5月“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很快爆发了席卷全美的抗议。刘骁骞发现,美国包庇警察的现象司空见惯。直接导致弗洛伊德窒息死亡的警察肖万,“从警的十余年间曾经面临至少十七宗投诉”,其中,“至少六次在执法过程中跪压嫌疑人的脖子或胸口,而将近七成的施暴对象为有色人种”。而在肖万“供职的明尼阿波利斯第三警局一直被当地居民认为是违纪警察的乐土”。
刘骁骞坦言,对印第安原住民寄宿学校的关注,源自加拿大的一则新闻。2021年,加拿大一所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215具印第安儿童遗骸被发现。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制度师从美国。据美国内政部2022年发布的“联邦印第安人寄宿学校真相倡议”项目调查报告,从1819年至1969年,美国共有37个州建立了408所原住民寄宿学校。有专家研究估计,美国印第安人学校死亡学生可能突破4万人。
随着刘骁骞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寻访脚步,关于印第安原住民寄宿学校的历史碎片渐渐完成拼图。1920年,美国通过《文明开化基金法》修正案,为强制带走印第安儿童大开绿灯。为了把印第安儿童带往学校,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警察,并以“粮食配给制度”和“部落土地”要挟,迫使部落妥协。那些被带到学校的儿童,不让说土语,必须信仰基督教,印第安儿童残存的民族文化信息被人为剪断。那些被带到寄宿学校的儿童会遭到体罚甚至是性骚扰。虽然专家估计死亡学生或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没有任何历史记录信息。更为吊诡的是,当学校关闭时,联邦政府仅凭脑袋一热,“热内亚的印第安学生档案分散在美国各地”,很多没有归档。
刘骁骞自称为生活在美国的一位路人。俗话讲,旁观者清。刘骁骞的文字落笔之处,时常带有强烈的隐喻,细嚼百味丛生:布拉斯加州的印第安校友会,居然会莫名其妙地停电,当地人也习以为常;搜寻人员用最先进的仪器扩大了范围,依然未能找到儿童遗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