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
·提升城乡“颜值品质”…
·竞智竞勇展风采 汇…
·全民动员清积灭蚊 干…
·提升应急技能 守护…
·多元帮扶齐发力 点…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防…
·我国自主研制的600…
·织密医疗保障网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
·凝聚共识,筑牢文明根…
·助力青春筑梦远航
·弘扬爱国精神 讲好…
·推陈出新,让茶香飘得…
·交通宣讲进乡村 趣味…
·把握三个坚持,护航交…
·海货鲜活入市,市场供…
·微话题
·月球“休眠”为何还有…
·全国铁路暑运发送旅客…
·福建福州:林则徐故居…
·“可怕、肮脏、有毒”
·新技术可对废塑料进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
·朝鲜试射两种新型防空…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早…
·今年车市“金九银十”…
·外观为“方盒子”造型…
·行业动态
·比亚迪海狮06EV/…
·廿四味草凉茶:以草本…
·城市更新需要“绣花”…
·莲动鱼跃 绰约多姿
·从地理视角看中国古代…
·掩映在星条旗下的暗角
·书页间的精神原乡
·【新书荐读】
·85年前回批再现日寇…
·娇姓何以消失?
·第六部分 古籍图书…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一封澄海侨眷1940年的“家书”,真实记录了潮汕沦陷区民众处于水深火热的生存危机之中——
85年前回批再现日寇入侵潮汕暴行

时间:2025/8/25

  一封泛黄的家书,一段沉重的民族记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封写于1940年的澄海侨眷回批,因其对日寇入侵暴行的真实记录,引起记者关注。这封由侨眷陈翠环写给丈夫林学修的回批,密密麻麻写了近1300字,以亲历者视角,详述了澄海沦陷区民众陷入水深火热的生存绝境,成为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珍贵历史证言。

  近日,广东省省级邮展评审员、汕头市彬园警史馆馆长朱奕毅向记者展示了这封写于1940年农历五月初三的回批,信中所述日军拆屋劫掠、民众日夜逃难的惨状,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震撼,警醒世人勿忘历史。

  回批正面。

  回批背面。

  1940年,澄海侨眷陈翠环写给丈夫林学修的回批“家书”,详述了日军在澄海沦陷区拆屋劫掠,民众日夜逃难,处于水深火热的生存危机之中。

  □蔡幼芳 陈文兰 文/图

  抵抗日寇,民众机警应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朱奕毅认为,通过侨批重温这段刻骨铭心的抗战历史,使我们更能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丑恶面目。

  “不过目下日军,终日三五成群,入人家巡行,无敢阻者。他藉言欲寻松木和手枪,明欲寻妇女和贵重之物。”

  面对日军侵扰,澄海民众机警应对。陈翠环在信中写到应对之法:“但他敲门时,维听其势。他如狂敲,则着去开。他如小敲,则免去开,他亦返去。”但这并非万全之策。农历四月初九中午,两名日兵由楼门直闯上楼顶,陈翠环无奈之下“余即忙转身走出楼门外”——字里行间尽显无奈与仓皇。

  信中愤慨控诉:“到隔日中午,那两日军尤(又)再到来打搅,于是余尤(又)同家中众人,往市中避之。此次阿双之房,被其搜毁较甚,亦失去剃刀一枝(支)。”日军反复侵扰,民不聊生,“日避日军,夜逃盗匪,真是昼夜不安也”,陈翠环只能再次投奔亲友。然而,亲友境况同样窘迫:“至东湖蔡家之项,他家中现时亦是拮据得很。大兄自去年十二月寄批,到今尚未寄来。四五舅现在寻做小生意,如何有项可还?还是勿开口更好。”

  千余文字,再现沦陷区苦难

  “林君文几,敬启者,四月廿一日,曾寄上回批一行,谅必收到否……”抗战期间,信函递送异常艰难。然而,深知家乡和祖国困境的海外华侨,仍辗转寄信“报平安”“遥寄思念”;收到信函的家乡亲友也竭力及时回信,告知家乡近况。陈翠环的这封回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在这一来一往间,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抗战的一幕幕历史,再度浮现在我们眼前。

  “忆自三月间,则闻人传说,不日将要拆衙内和学内矣。是故衙内的住户,有的即时搬移,有的更延缓未迁,意在希望免拆之故,然亦为无钱起见。不料于四月夜,果然大拆不休,无容分诉。可怜那未迁移的住户,物不及搬而屋已坦(塌)矣。众皆以泪洗面,敢怨而不敢言……”

  “这是澄海侨眷陈翠环写给丈夫林学修的回批。”朱奕毅介绍说,寄批时间为1940年农历五月初三。彼时澄城正遭日寇侵占,日军肆意屠杀焚烧,人心惶惶。信中近1300字的叙述,详述了百姓流离失所、无处逃生的生存危机,将我们带回那段受尽欺凌的苦难岁月。

  汕头开埠前,澄海樟林古港在近两百年间一直是重要的海内外交通枢纽,也是众多华侨的故里。20世纪30年代,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劫难。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据《潮汕抗战史集》(黄羡章 编著)记载,1939年6月25日,侵华日军攻占汕头后,一路兵力由梅溪攻陷澄海冠山,进占图濠乡;6月29日,侵华日军占领澄海县城。

  “这封80多年前的回批,是对日军侵略暴行的血泪控诉。”朱奕毅表示,侨批是历史的活见证。从中,我们不仅能读出澄海民众在抗战中共同遭受的苦难,更能感受到潮汕人民抗击日寇的英勇不屈。

  完好信笺,无声历史证物

  记者见到,这封回批页面虽已泛黄,留下岁月印痕,但书写内容依然清晰可辨。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能如这份函件般保存完好的侨批实物史料实属罕见。批信所述皆为侨眷亲身经历,白纸黑字,其真实性不容置疑。这一回批,是日寇侵华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

  “最可叹者,衙内学内四围墙壁,任拆不倒,更以炮轰之,亦不倒。在这数日,炮声隆隆,振动屋宇。同时衙门外中央,掘一大战壕,近衙之铺户,亦皆被拆”。信中描述的日军用炮轰击建筑、强挖战壕的场景,百姓无处逃生的惨状,令人扼腕。

  屋漏偏逢连夜雨。“隔了数日,则闻出布告,喧言拆照壁前止,是众始安心也,故各各搬返物体”,谁料“破落户之子夜间成群结党,假为盗匪强抢人家物体,搜索殆尽,邻近之家,被盗甚多”。一字一句,沉重严厉,足见其对趁火打劫者的深恶痛绝。

  “日军不数日则来打搅一次,余实无法走避,只好到凤岗里母家居住数时”。信中继续写道,待母亲叫她们回家时,才知“各房皆被搜毁,独余房搜之尤甚,致会失去十元,并多少粧(妆)饰品和玩具等,又剃刀一枝(支)”等。这些细节描写,真实还原了家乡遭受日军侵略与洗劫的历史惨状。

  历史回响,和平弥足珍贵

  一封侨批,堪称一段微缩的历史。这封陈翠环的回批,民间特色鲜明,是寄信人在颠沛流离中的亲情传递,成为揭露日军罪行的重要史料,真实记录战时沦陷区百态的微观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这泛黄信笺上的字字句句,尤具现实意义。它作为日军侵华暴行的原始铁证,无声却有力。字里行间流露的深重苦难,时刻提醒后人:今日和平与安宁,是无数先辈以鲜血和生命铸就,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方能开创未来。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