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龙
当30米长的嵌瓷墙绘在榕华大道徐徐展开,当仙桥高速出入口的绿坡取代了冷硬围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市颜值的提升,更是一张以道路为纸、以民生为笔的城乡融合答卷。榕城区交通主干道改造工程,恰是落实省委“1310”部署的生动实践,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发展辩证法。
6533间违建房屋的拆除,绝非简单的“拆旧”,而是为城市发展腾挪空间的“立新”。这种“破立并举”的智慧,在国道G206线炮台地都段体现得尤为深刻:479个非法开口的封堵与电力线、通讯线的规整下地,表面是交通整治,实质是重构城乡肌理。正如古语所云“不破不立”,唯有打破陈规,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天地。
风貌带改造最精妙处,在于把握了“形神兼备”的要义。揭阳大道充电桩公园的改造,既保留了传统骑楼的视觉符号,又注入了智慧城市的功能内核。这种“灰塑为表、科技为里”的改造哲学,诚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之辩证关系,让老城区焕发出“老树新枝”的生机。
从386路监控摄像头到“绿美积分超市”,榕城区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点线面”协同的治理体系。地都镇村民主动让地建公园的案例证明,当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形成合力,城市更新就能从“工程”升华为“共建”。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正是“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关键密码。
从“拆违清障”到“修旧赋新”,从“硬件提升”到“机制创新”,榕城区的城市风貌带不仅连通了镇村,更串联起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政府与民众。人们见到的,不仅是路况的改善,更是一个区域发展理念的升华——真正的现代化,从来都是让每个市民都能触摸到温度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