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油茶是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传统饮品,以“浓、香、苦、甘”为特点,入口先苦后回甘,搭配米花、炒花生等食用,口感丰富有层次,兼具解渴与饱腹之效,是当地“一日三餐不离茶”的生活符号。
它的由来与瑶族先民的生活智慧相关。古时瑶民劳作量大,用茶叶、生姜等熬制饮品提神解乏,后融入本地习俗,逐渐形成这套独特的“打油茶”文化,如今已是瑶族饮食文化的鲜活载体。
制作恭城油茶讲究“一泡苦,二泡涩,三泡四泡好油茶”。选用本地老茶叶、生姜、大蒜,放入特制七字形茶杵和铁制茶锅中,反复捶打至出香,加适量水煮沸,滤出茶汤即为“头道茶”;重复捶打、加水、煮沸的过程,依次得到二道、三道茶,滋味渐趋醇厚。饮用时搭配炒米花、炒黄豆、炒花生,或加入炒红薯片、油果等,茶香与谷物香交融。
茶叶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提神醒脑;生姜驱寒暖胃,大蒜有杀菌功效,搭配的谷物提供碳水化合物,整体兼具饮品与简餐的营养属性。不过,茶汤偏浓且含咖啡因,过量可能影响睡眠。
瑶民将其作为劳作间隙的能量补充,当地人以茶待客显热情,游客可体验“打油茶”的互动乐趣。成年人适合用其提神解腻,秋冬饮用可驱寒暖身。但因茶汤偏苦且含刺激成分,儿童、孕妇及胃肠敏感者建议少量尝试。
这杯茶汤里,藏着瑶族先民的生活智慧,更是承载着桂北地区的饮食记忆。
阿 铭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