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19条举措进一步扩大…
·砥柱中流领航复兴
·广东石化减油增化战略…
·积极施治,暖心护航外…
·做好中秋国庆假期 交…
·《桃花过渡新传》获省…
·传承非遗技艺 坚守…
·饭碗端得更牢 乡村…
·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培…
·发挥纽带作用 凝聚…
·为诈骗分子“吸粉引流…
·“守护祖国妈妈”
·管道漏水速响应,市民…
·超燃!炮台网红夜市变…
·营养与运动并重,共享…
·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提供…
·加快实施“百千万工程…
·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全力打造“凤江凉果”…
·赛道丈量工作顺利完成
·护航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红薯地里“刨”出好日…
·用音乐点亮孩子们的梦…
·守护学生“视”界共筑…
·表彰先进树立榜样 凝…
·便民服务进社区 义灸…
·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赋…
·绘就路畅景美百姓乐新…
·打好“生态牌 ” …
·别出心裁“农家礼” …
·防范化解渔业生产安全…
·强化责任担当 抓实…
·补齐存在短板 扎实…
·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
·特色美食迎新生 味蕾…
·警校联动筑防线 平安…
·保护海洋生态 共建蓝…
·关爱群众眼健康 贴心…
·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
·含着烟头吃面!“碰瓷…
·耸人听闻背后的生意经
·首批定点医药机构人员…
·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
·敦促美日尽快撤走“堤…
·5家保险资管机构上半…
·农行揭阳分行推出“抵…
·快贷及养易贷
·揭阳农商银行“榕江”…
·近90只股票涨停 …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前8…
·年内新备案私募基金数…
·秋燥怎么办?中医教你…
·听力问题非小事,认识…
·热性惊厥,如何应对?
·如何保持骨骼健康?
·四招防范过敏性鼻炎
·宫颈机能不全致流产 …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秋燥怎么办?中医教你养阴防燥

时间:2025/9/17

  □记者 陈燕玲

  白露之后,早晚渐凉,秋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人感到“燥热”。这个季节该如何保健?普宁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郑腊阳表示,中医强调“天人相应”,秋季的气候特点是“燥”和“收”,人体生理活动也应与之相应,从夏季的“生长”转向秋季的“收敛”。此时的养生核心在于养阴防燥、润肺为先,并预防冬季多发病。

  起居:顺应节令,固护阳气

  郑腊阳介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个时节的作息,最好早卧早起。所谓早卧,指在21时至23时之间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滋养体内阴液;早起,建议5时至7时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宣发舒展。早卧早起,可避免秋乏,稳定情绪,收敛神气,符合“养收”之道。

  衣着上,讲究秋冻有节。“秋冻”是为了让身体缓慢适应寒冷的来临,增强卫气的御寒能力。但切记“冻”不等于“冻伤”。中医的“秋冻”要点在于关键部位务必保暖。“头为诸阳之会”,肺俞、风门等穴位均在背部,背部、腹部、足部和脖颈最易受寒邪侵袭,这些部位切忌受凉。但是,阳虚、气虚体质者及老人、儿童不应盲目秋冻,应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此外,还要注意情志调摄,保持情绪安宁平和。”郑腊阳说。秋内应于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看到万物凋零,人易产生悲秋、忧郁之情。中医调养法建议多参与户外活动,如登高望远,开阔心胸,宣泄积郁之情;静坐敛神,如练习静坐、站桩、听舒缓音乐,使心神安宁,志意内守;穴位按摩,如按揉太冲穴以疏肝解郁、按揉内关穴以宁心安神等。

  养生:养阴防燥,强肺健脾

  防秋燥、滋养肺阴,为秋季养生保健的核心。

  燥邪为秋季主气,最易损伤肺津,导致口鼻干燥、咽干喉痛、干咳无痰、皮肤皲裂、大便干结等。饮食上主张酸甘化阴、润肺生津。可多吃酸味水果,如葡萄、石榴、柚子以收敛肺气;少吃辛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以防耗伤津液。同时,经过苦夏,脾胃功能较弱,且秋凉易使脾胃受寒。忌暴饮暴食,要少食生冷油腻。宜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山药粥等。其中,山药健脾益肺补肾,是秋季平补佳品。

  郑腊阳推荐了经典药膳和代茶饮。

  五汁饮  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或蔗汁)调和,用于热病津伤,清热生津效果极佳。

  百合银耳莲子羹  滋阴润肺,清心安神。

  冰糖炖雪梨  生津润燥、止咳化痰的经典食疗方。

  沙参麦冬茶  北沙参、麦冬各5克,沸水冲泡,滋阴润肺。

  桑菊茶  桑叶、菊花各3克,缓解秋燥引起的轻微发热、咳嗽、咽干。

  进入秋季,还要预防呼吸道疾病。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关键在于提升肺卫之气。

  艾灸疗法可温阳散寒,扶助正气。大椎穴为诸阳之会,灸之可振奋阳气,有效防治感冒;足三里穴是强壮保健要穴,艾灸该穴可健脾胃、补气血;艾灸肺俞穴可补益肺气;艾灸风门穴可防治风邪入侵。

  此外,每日顺时针摩腹,可助运化,有利于腹部的保健。

  最后,郑腊阳提醒,秋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温燥表现为咳少痰、咽痛,凉燥表现为咳痰稀白、咽痒。而在秋季发作的皮肤干燥瘙痒,多为血虚风燥,治疗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若出现不适,应先辨明体质,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相关链接

  药食同源的滋阴润燥佳品

  哪些食材是兼顾体重管理的秋季滋养佳品?结合秋季“滋阴润燥”的主旋律和现代健康需求,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药师推荐以下药食同源之品。

  润肺生津“明星组”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可煲汤,比如百合莲子瘦肉汤;可煮粥,如百合小米粥;还可清炒。

  莲藕生用清热生津,熟用健脾开胃。凉拌生津,炖汤健脾,如果做莲藕排骨汤,排骨选瘦的,去浮油。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常与沙参、麦冬配伍煲汤,如沙参玉竹老鸭汤,鸭要去皮。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可泡水代茶饮,如麦冬石斛茶,或入膳。

  健脾益胃“基石组”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其性质平和,健脾助运化,促进营养吸收,不易生湿。可蒸食、煮粥、煲汤,如山药排骨汤,或选择清炒。

  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常与银耳、百合、山药同煮。

  芡实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其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常与莲子配伍,如芡实莲子粥,适合脾虚有湿者。

  平补气血“温和组”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性质温和,但含糖量较高,每日食用3~5个即可,避免过量。可煮粥、煲汤、泡水。

  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性质偏温,易上火或血糖高者慎用,用量宜少。

  枸杞子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可泡水(菊花枸杞茶)、煮粥、煲汤或直接嚼服少量。

  代参天团“打气组”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作用较人参平和,不易上火,更适合日常调理。可煲汤(党参黄芪炖鸡)、煮水代茶。

  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其药性平和,补而不燥,适合儿童、老人及体虚不受补者。可煲汤、煮粥。

  周航宇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