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
·全力推动镇村环境提档…
·雪莲绽放新时代 团结…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
·以最顶格的要求做好防…
·严阵以待全力筑牢防台…
·我市防风应急响应提升…
·启动防台 I 级应急…
·迅速进入应急防御状态
·营造全民防火浓厚氛围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中国海军三型舰载机在…
·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和…
·超强台风“桦加沙”来…
·主题阅读视角下初中英…
·浅谈 AI 赋能中职…
·增强消费者金融风险防…
·中国银行为绿色低碳转…
·商户云贷及小微快贷
·借力资金流信息平台破…
·科创50指数大涨超3…
·港股互联网板块迎价值…
·这波旅游福利请接好!
·广东出台23项举措促…
·悬崖晒秋
·第七届“中国服务”·…
·云南暑期文旅市场主要…
·内蒙古胡杨林将进入最…
·公众出游意愿或将创新…
·红色基因传薪火 革…
·引导学生铭记历史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技巧…
·校际携手促提升 同课…
·幸福在我身边
·让海外侨胞感受祖国巨…
·第七部分 其他(4…
·北齐太师可朱浑元
·揭阳青抗会:烽火岁月…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悬崖晒秋

时间:2025/9/23

 

如今,悬崖晒秋已成为一门即将失传的“绝活”。谢锐勤 摄

  这也许是中国最惊险的晒秋了。

  河南省辉县市南寨镇凤凰山村位于豫晋交界处,从城区自驾往山区走,汽车在盘山公路蜿蜒前行,窗外是连绵的峰峦,路边是潺潺的香木河。从山脚眺望海拔1200米的山村,三面环山,上山村的峭壁近乎垂直,花岗岩刚硬且红褐,山脊线轮廓分明,在蓝天映衬下,与墨绿的松柏、金黄的白杨、火红的枫叶一起,将山谷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眼前的香木河十八拐,号称太行山最惊险公路,高200米,长300米,掩映在1646米的蚂蚁山葱郁的陡坡中,看不到路向。握紧方向盘,死盯前方,每一拐短的不足10米,长的不到30米,两拐之间弧度不足15度,往往刚急把方向盘打尽,车身摆直,却又要马上全力将方向盘向相反方向猛打到底,而油门需松紧适中,既担心太快撞山崖,又害怕马力不够倒退。走完一道又一道拐,似乎无穷无尽。直到手心湿透,左上角出现平行公路,才长长地叹口气。从崖壁回看,香木河十八拐宛若一条在夹缝中艰难爬升的游蛇,身体异常扭曲。

  凤凰山村位于半山腰与崖壁之间的狭窄坡地上,在香木河十八拐通车之前,与世隔绝,而悬崖晒秋也是通路之后才渐为世人所知。

  从村头徒步村里到悬崖,从凤凰山村穿越到兵部寨,从上午拍摄到中午到黄昏,一整天都沉浸在悬崖晒秋中,怎么看都不够。

  只见屋顶、屋檐、院子到处都晒有作物,空气中弥漫着山楂淡淡的酸甜香气。秋阳点燃山村的热情,将作物照得色彩分明,红辣椒似火,黄玉米如金,黄褐色的连翘则像温润的黄蜡石,宛如给石头房子披上锦绣衣裳,而树上红彤彤的柿子,又像是衣裳上闪亮的宝石,再配上门前屋后大小不一的南瓜,成为庆祝丰收最好的礼物。

  来到崖边,天然巨石作为晒台,有的如方正的宝盒,有的如细密延展的波纹,有的如乘风破浪的航船,小的不足3平方米,大的不过10平方米,但不管哪种,都平整不倾斜,能牢牢盛住作物。平台有的四壁皆空,有的边缘堆放不规整石头,行人若一脚踏空,便坠入崖底。我走到崖边,看着对面壮美的“空中画廊”,双脚却不由自主打颤,一阵微风吹来,身体轻晃,心头猛然一紧,赶快退回晒台中间。

  晒台主角是太行山特产——山楂,村民们用粗糙而有力的双手,将一颗颗圆圆的、红红的山楂果切成瓣,细心晾晒,远望如同山神遗落山巅的珍宝,近看像是山体自身渗出的血色。金色的夕阳给红石崖镀上一层金光,石头纹路翻涌不息,悬崖之上似是天上人间的调色盘倾覆,将赭红、金黄、深褐等尽情倾泻在这险峻的岩壁之间,整个山崖仿佛在演奏一曲色彩交响乐,引得鸟儿也俯冲伴舞、长鸣伴奏。

  那些在崖壁上劳作的身影,如蚂蚁般渺小。远远听见几位农人说笑声,随风断断续续传来,听不真切,却透着山民特有的豁达与乐观。

  老秦今年78岁,古铜色的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露出被烟草熏黄的牙齿:“这晒秋的法子,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就传下来了。”老秦一边整理晒架上的山楂,一边对我说,“咱这地方山多地少,平地金贵得很,只好向悬崖要空间。”老秦没任何防护,赤脚兜转于仅容一足的崖边给山楂翻身,身体的重心随着手势在万丈深渊上空悄无声息的转移。

  我的呼吸停止了,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山风。

  原来,悬崖晒秋早先是为了防山下野兽偷食,后来发现除远离禽畜,免遭糟蹋外,还日照充足,不易发霉,且通风好,干得快,便世代相传,成为南寨独有景象。

  村里很安静,只有几位老人坐在屋檐下晒太阳,顺道切山楂,娇艳的山楂从他们苍老的手指间滑下,落入筐中,发出沙沙声。“现在娃子们觉得干这个没啥出息喽,嫌危险,又辛苦,赚钱少,跑到城里打工了。”秦大娘语气中带着些许遗憾,“村里还在坚持晒秋的,不超过10户人家了,我们老两口也不知道还能做多久。”

  准备离开时,相机里存满照片,但最珍贵的,是心中那份感动。晒,是一种呈现,一种裸露,一种坦诚相待。晒秋,就是把最实在的生活摊开给天地看,而在悬崖之巅,这种呈现更添几分惊心动魄的美。山民们将垂直的崖壁当作立起来的平地,既顺应地理环境,又满足生存需要,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活出尊严与美感,找到人与自然相处最美的姿态。这种依然呼吸着的传统,是中国农民智慧的缩影;这种跳动着的坚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密码。但,在山村日益空心化下,悬崖晒秋会沦为民俗表演,还是得到传承与弘扬?

  一阵山风掀起数片山楂瓣,如血滴洒向深渊。暮色中,老秦的身影渐渐与岩壁、与晒台融为一体,成为山的肌理与表情。是啊,山民们的劳作,并非为了被铭记,却在浑然不觉中,谱写成了一部对抗遗忘的永恒诗篇,正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

  谢锐勤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