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
·全力推动镇村环境提档…
·雪莲绽放新时代 团结…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
·以最顶格的要求做好防…
·严阵以待全力筑牢防台…
·我市防风应急响应提升…
·启动防台 I 级应急…
·迅速进入应急防御状态
·营造全民防火浓厚氛围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中国海军三型舰载机在…
·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和…
·超强台风“桦加沙”来…
·主题阅读视角下初中英…
·浅谈 AI 赋能中职…
·增强消费者金融风险防…
·中国银行为绿色低碳转…
·商户云贷及小微快贷
·借力资金流信息平台破…
·科创50指数大涨超3…
·港股互联网板块迎价值…
·这波旅游福利请接好!
·广东出台23项举措促…
·悬崖晒秋
·第七届“中国服务”·…
·云南暑期文旅市场主要…
·内蒙古胡杨林将进入最…
·公众出游意愿或将创新…
·红色基因传薪火 革…
·引导学生铭记历史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技巧…
·校际携手促提升 同课…
·幸福在我身边
·让海外侨胞感受祖国巨…
·第七部分 其他(4…
·北齐太师可朱浑元
·揭阳青抗会:烽火岁月…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48)
揭阳青抗会:烽火岁月,不朽丰碑

时间:2025/9/23

  在榕城区进贤门街道店马社区东桥巷西段32号,有一处古朴的建筑,它曾经是揭阳青年抗日救亡的指挥中枢,见证了中共揭阳地方组织从工委到县委的关键蜕变历程,它就是揭阳青年抗敌同志会旧址。

  揭阳青年抗敌同志会原称“揭阳青年救亡同志会”,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共揭阳地方组织领导下成立的爱国青年公开活动组织。该组织的建立,同时促成中国共产党榕城支部的诞生。

  2025年初秋,正值全国上下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探寻了这处历史遗址,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的青年抗敌故事。

  □记者 池 妍

  “青抗会”的建立

揭阳青抗会旧址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揭阳青抗会旧址大门。阿 龙 摄

揭阳青抗会旧址内景。阿 龙 摄

  这座在民国年间由余厝祠堂改建而成的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青灰瓦檐、斑驳墙面,初看上去并不起眼。走近大门外墙,会看到挂在墙上的牌匾“揭阳青年抗敌同志会遗址”,右侧还有一幅石刻,刻的是“揭阳县青年抗敌同志会旧址”。这座看似普通的楼房,背后却藏着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同年8月,在中共韩江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简称“汕青救”)成立,揭阳籍进步青年郑玲(郑英慧,可回看本系列第60站)参与“汕青救”。随后,组织派她回揭阳县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9月28日,在榕城韩祠国民党揭阳县党部礼堂举行揭阳县青年救亡同志会(简称“揭青救”)成立大会。郑玲、姚木天、陈德智等7人当选第一届干事会执行委员。

  为加强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揭青救”出版《火花》《前线》等小报,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号召人民群众特别是热血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10月,郑玲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通过郑玲的联系和介绍,中共韩江工委审查恢复林美南的党籍,此后郑玲和林美南发展进步青年陈德智、姚木天、王质如等人入党。同月,中共榕城支部成立,郑玲任书记。不久,榕城党支部由林美南接任书记,郑玲改任新成立的妇女党支部书记。

  1938年1月28日,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青年抗日团体的合法地位,揭阳县青年救亡同志会更名为揭阳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揭青抗”),选出第二届干事会执行委员7人。即林美南、郑玲、陈德智、姚木天、王质如、林汉杰、袁举芳(林汉杰、袁举芳为国民党人员),常委执行委员林美南、王质如、林汉杰。办公地点前期设在韩祠,后迁入东桥巷原启蒙小学校址。启蒙小学是民国初年由东桥巷余厝祠余氏群众办的私立小学,至1936年停办。

  中共揭阳县委重新建立

韩祠路工行,1937年为国民党揭阳县党部所在地,当年的揭阳青救会在此成立。阿 龙 摄

揭阳青抗会英雄谱(部分)。阿 龙 制图

  1938年4月,中共揭阳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简称“县工委”),县工委属潮汕中心县委领导,下辖一区区委、三区区委和五区区委。县工委机关初设于郑玲家(今榕华街道进贤社区八社拆迁区),后迁至原启蒙小学旧址。12月,揭阳县工委转为揭阳县委,下辖四个区委,县委机关设于原启蒙小学旧址。

  至1938年12月,揭阳地区已成立了三、四、五区区委,具备了建立县委的条件,根据上级的指示,县工委转为中共揭阳县委员会,属潮汕中心县委领导,辖揭阳全境和丰顺汤坑的党组织。县委书记林美南、组织部长曾畅机、宣传部长曾冰、青年部长余为龙、妇女部长郑玲。县委机关先后设于郑玲家、原启蒙小学旧址、中山路刘百泉家和韩祠街头吴凯痔疮诊所(可回看本系列第39站)。

  在抗战烽火中,揭阳党组织将一大批热血爱国青年招揽到全民族抗敌大潮之中,同时培养了一个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在抗日斗争中淬炼成钢,踏上革命征程,为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一些人在对敌斗争中慷慨就义,一些人在英勇战斗中建功立业,成长为革命队伍中的出色战士和干部:郑英略(可回看本系列第57站),“揭青救”成立时的第一批会员,也是会员中仅有几名共产党员中的一员,此前,他在汕头就学时已经入党,在抗日宣传和革命斗争中,他家是党组织的机关所在地和秘密联络站,他在1944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当年冬牺牲于石牛埔(今属揭西县金和镇),年仅26岁;邢凤杰(可回看本系列第240站),“揭青救”第一批会员,1938年入党,后担任县第一区区委会书记,1945年11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县城;刘特慎,“揭青救”第一批会员,1938年入党,参加抗日游击队,后被党组织派往台湾,任高雄地区党组织负责人,1950年11月牺牲于台北;庄修明(可回看本系列第240站),1938年参加“揭青抗”,成为宣传骨干,1939年入党,后参加抗日游击队,1945年9月牺牲于普宁丁心湖;陈丽娟,在“揭青抗”中走上爱国道路,因敬仰苏联红色文学女英雄“丹娘”,改名苏丹(可回看本系列第56站),后来成长为东江纵队女战士,在解放前夕牺牲于紫金县;孙波(可回看本系列第142站),在揭阳一中求学时参加抗日宣传,1938年入党,后任京冈抗日游击小组组长,解放战争中成长为小北山武工队队长,解放后在多个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据有关资料记载:青抗会成立之后,发展很快,很多圩镇、乡都成立了青抗会,如新亨、炮台、桂岭、锡场、蛟龙、五经富、灰寨、河婆、棉湖、白塔、朱竹坑、高明、水流埔(今瑞联)、下林刘(今桂东、桂西)、南凤乡等地,青抗分会都十分活跃。全县会员人数最多时达4000多人,以青抗会员为主体的剧社有30多个,宣传队、募捐队100多个。

  揭阳青抗会在中共揭阳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群众和青年,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战地服务,惩治汉奸,做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工作。

  青抗会态度鲜明地高举爱国旗帜,与危害民族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当汉奸汪精卫发出艳电之后,揭阳青抗会立即起来揭发他,要求政府通缉汪逆及其余孽,并动员了2万多群众参加讨汪肃奸大会,青抗会还曾经捕获李标等10余名汉奸,送防军当局处决。

  青抗会中有大量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以榕城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宣传队,利用唱歌、读报、演讲、演话剧、讲故事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每逢星期一、三、六晚上,都在考院前(今古城遗址公园门口)向群众作抗日专题演讲。每天下午,则到群众聚集的城隍庙读报,进行时事宣传。为了加强宣传效果,他们还利用音乐、美术、戏剧等文艺武器,歌咏队配合读报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送郎上前线》等激动人心的救亡歌曲,使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榕江南北。剧宣组的同志演出了《张家店》《盲哑恨》《放下你的鞭子》《金门除夕》《最后一计》《行情苦》等戏剧,声讨日寇,揭露汉奸,歌颂抗日军民,收到很好的演出效果。此外,他们还写文章,画漫画,出版墙报。大搞文字宣传。同时组织报刊发行网,把进步刊物分发到各个青抗分会去。

  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揭青抗”组织会员深入农村,向农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发农民的爱国热情。1937年底至1938年初,青抗会组织一批会员深入梅冈、白塔、炮台、北洋、锡场、新亨等地乡村,宣传抗日并帮助当地建立青抗会。1938年2月,姚木天、杨世瑞、吴济光、杨昭玲等人又到瑞来村(今瑞联村)活动,发动60多位青年参加“青年学习社”。远至坪上、五经富、深坑等地都留下青抗会员的足迹。日本军侵入潮汕之后,根据潮汕中心县委关于“一切为了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揭青抗”活动中心逐渐向山区、农村转移。他们分两批派工作队到五房、坪上开辟新区。第一批由王质如带领,第二批由杨世瑞带领。他们到这一地区后,深入群众,办夜校、办识字班、训练女壮丁,开展统战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很快就在这个新区打开了局面,建立了学生支部、妇女支部、党总支,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新成立了四区区委。

  青抗会在活动过程中,很注意占领学校阵地,组织动员师生投身抗日运动。在榕城,一中、真理、简师的师生中,有不少是青抗会的骨干分子。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之后,青抗会以农村为立足点,通过教育的途径直接宣传抗日,培养积极分子,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党的组织。当年,由青抗会派到学校工作的有:姚木天、杨世瑞到瑞来小学;邢凤杰、杨兆民、杨毓华到北洋小学;王质如、吴灵光到双山小学;刘百泉、余为豹到石湖小学;郑筠、谢芳郁、方思远到蓝康小学等。青抗会还十分重视夜校的工作,在全县共办夜校200多所。

  由于“揭青抗”的活动,瑞来学校的抗日救亡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发展为南侨二校,它与总校一样,成为培养抗日干部的熔炉,很多革命青年,在这里踏上革命征途。

  支援前线,御侮抗敌

  “揭青抗”还做了很多拥军支前工作,支持爱国官兵御侮抗敌。抗战期间,很多新兵在榕城登船上前线,“揭青抗”对20个连以上的新兵做了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还负责附城壮丁的政治教育工作。为了支援前线,鼓舞士气,青抗会男女队员争早夺晚募集了一大批戎衣、军鞋、面巾、药品等慰劳品,发动群众写慰问信达1.3万封。

  在经济人力都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青抗会组织了战时的工作队,日寇侵入潮汕之后,动员了133个同志上前线参加战地工作。1938年7月,国民党保安二团二营进驻揭阳,他们人地生疏,士兵不会讲潮汕方言,希望青抗会派工作队协助,揭青抗按照中共揭阳县委指示,派出了以杨世瑞为队长的随军工作队,队员37人,分设通讯、宣传、谍报3个组,工作得十分出色,曾组织军民合作站、枫溪工作复业委员会……“揭青抗”先后派出的工作队有:国民党第九集团总司令部政治工作队,队长林青波,队员33人;国民党预六师政治工作队队长梁樑,队员33人;国民党独立九旅随军工作队,队长林挺,部分队员是“揭青抗”会员。

  “揭青抗”重视武装所开展的另一项工作是试建抗日武装。1938年5月,“揭青抗”发起召开“抗敌联合座谈会”,建立以青抗会员为主体的“人民抗敌先锋队”,开展民众自卫运动,接着,“瑞来青抗工作队”“朱竹坑青抗工作队”“高明青抗工作队”相继成立,各队人数均在70人以上。青抗会还派出会员参加女社训队训练班,做好训练女壮丁工作,参加广东省第八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干训班,目的是培训军事干部。

  青抗会从成立到各个时期的活动,曾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压制,青抗会都积极与之斗争。

  1940年2月29日,国民党广东省政府秘书处发布《统一广东青年运动实施方法》章程,规定取消各地青年组织。1940年9月,“揭青抗”被揭阳县国民党县党部强令解散,揭阳青抗会印发了《为被解散组织告各界同胞书》,向各界人士公布了国民党顽固派为解散“揭青抗”做了亲者痛仇者快的“十大工作”,驳斥了国民党政府要以三青团“统一”青运组织,从而解散青抗会的无理主张,表达了揭阳青年不畏强暴、团结抗敌,“把敌人赶出潮汕去!”的决心。及后,揭青抗会员改变斗争形式,分散到各地,以各种职业为掩护,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革命运动。

  如今的红色教育基地

陈文昭(中)在揭阳青抗会旧址前讲述历史。阿 龙 摄

  抗战结束后,“青抗会”的中坚分子大都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90年,“揭阳青年抗敌同志会旧址”被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揭阳抗战史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揭青抗’在揭阳地区的抗战史上和青年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谈到揭青抗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时,榕城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陈文昭表示,“揭青抗”这个抗日救亡群众团体,一直坚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宣传、教育民众,为揭阳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它是揭阳抗战记忆的重要地标,串联起党组织建设、青年与妇女动员、统一战线实践等多重历史线索,具有重要的党史、革命史与地方史研究价值;在当代,它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与实践基地。如今,这一份不可磨灭的红色符号,正引领榕城以红色力量为笔,书写揭阳古城保育活化新篇章。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