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扒肉是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的经典肉食,特点是肉质鲜嫩多汁、原汁原味,无需复杂调料,仅靠简单烹煮凸显肉本身的醇香,因食用时直接用手抓取而得名,尽显草原饮食的粗犷与纯粹。   过去牧民在草原上迁徙,生火做饭条件有限,需快速处理新鲜牛羊肉;且日常骑马劳作消耗大,需要高热量、易食用的食物。手扒肉做法简便、能最大程度保留肉的营养,既能快速果腹,又契合游牧民族豪爽的饮食风格,逐渐成为日常主食与招待贵客的“草原第一菜”,更是那达慕大会等节庆的必备美食。   制作过程极简却讲究食材新鲜。首选1至2岁的羯羊或肥牛肉,选取肋条、腿肉等带骨部位,切成大块(每块约500克);冷水下锅,不加过多调料,仅放少许盐和姜片去腥;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转中火煮30至40分钟(羊肉易熟,牛肉需更长时间),以筷子能轻松戳透肉质为准,确保肉熟而不烂;煮好后直接装盘,可搭配蒜泥、韭菜花、腐乳等蘸料提味。   手扒肉保留了肉中大部分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铁、锌等矿物质,尤其是羊肉中的左旋肉碱,有助于脂肪代谢;简单的烹煮方式避免了营养流失,脂肪含量适中,能快速为人体补充热量,符合游牧民族高强度的生活需求。   它适合冬季畏寒、体质虚弱、体力消耗大的人群,能暖身补气血、恢复体力。但因以牛羊肉为主,且偏油腻,痛风患者、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及幼儿需适量食用;热性体质、易上火人群建议搭配奶茶或蔬菜食用,平衡口感与健康。   阿 铭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