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前期晴朗干燥
后期伴有降水
本报讯 (记者 何小妍 通讯员 林巧美)11月7日进入“立冬”节气,尽管立冬已至,真正的冬季却尚未到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未来一周,前中期我市天气晴朗干燥,后期云量增多,伴有降水。立冬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要顺应“冬藏”规律,做好保暖措施,保证充足睡眠。
据市气象专家介绍,“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都是表明一个季节的开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休藏。“立冬”原意为冬季之始,我国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但地处华南的广东,立冬时节仍是夏秋的景象,入冬尚早。
市气象局预计,未来一周,前中期我市天气晴朗干燥,后期云量增多,伴有降水。其中,具体天气情况如下:7~8日,晴间多云,气温20~30℃;9日,晴到多云,气温21~31℃;10日,多云,气温22~30℃;11日,多云到阴天,气温23~29℃;12~13日,小雨,气温20~24℃。市气象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早晚天气清凉,需适时添衣,谨防感冒;未来一周天气转干燥,需注意森林防火和家居用火安全。
“立冬阳潜藏,万物始闭关。”立冬节气到来,天地阳气渐收,寒气渐浓,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进入“冬藏”阶段。医生建议,在昼短夜长的立冬时节,建议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饮食上应选择温润食品,建议减少生冷摄入。同时,须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出汗,在舒展筋骨的同时,保持微汗状态,恰到好处即可。
市场 食补药膳受欢迎
“立冬补冬,补嘴空”,随着立冬节气到来,进补成为市民养生的热门选择。记者节前走访发现,市区多家滋补品店及生鲜市场内,羊肉、枸杞、人参、黄芪等滋补食材销量大幅上涨,家庭自制药膳、专业中医调理咨询热度攀升,一场“冬日养生进补潮”悄然开启。
□记者 池 妍
滋补食材热销,进补氛围浓厚
在榕城区临江南路一家滋补品店内,货架上的滋补品专区摆放得满满当当。“每年立冬都会给家人炖羊肉汤,再加点当归、红枣,暖身又滋补。”市民张女士边挑选食材边告诉记者,今年特意提前咨询了中医,准备根据家人的体质调整药膳配方,“以前盲目进补容易上火,现在更讲究‘对症食补’。”
店员介绍,两周前就已备足黄芪、当归、霍斛等药材货源,还提供切片、独立小包装等服务,方便市民搭配使用。立冬至年底是滋补品消费旺季,今年结合“双十一”推出了阿胶、高丽参、鹿茸等滋补药材的优惠活动,满足市民进补需求。
记者走访了解到,近期羊肉、“三鸟”销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更有市民提前购买多斤羊肉储备。“立冬当天的羊肉销量是平时的3倍多,还有顾客专门来买羊排、羊蝎子做药膳火锅。”商户李先生笑着说,搭配羊肉的枸杞、白萝卜、生姜等食材也随之热销。
中医支招:辨证施补是关键
为了解如何科学进补,记者采访了中医黄医生。他表示,立冬进补是中医“顺应天时”养生理念的体现,此时人体阳气内敛,适当进补可增强体质、抵御寒冬,但需遵循“辨证施补”原则,避免陷入误区。
“很多市民认为‘进补就是大补’,盲目食用人参、鹿茸等温补食材,反而可能出现上火、消化不良等问题。”黄医生提醒,进补前需明确自身体质:体质偏寒者,可适量食用羊肉、牛肉、桂圆等温热性食材;体质偏热者,应选择银耳、百合、梨等凉润滋补品,避免加重内热;脾胃虚弱者则需先调理脾胃,可食用山药、芡实、小米等健脾食材,再进补。
家庭药膳推荐,简单操作更实用
针对家庭药膳制作,黄医生推荐了几款简单易操作的配方:羊肉当归汤适合虚寒体质,需搭配白萝卜中和热性;枸杞山药粥健脾养胃,适合各类体质日常食用;黄芪红枣茶则能补气养血,适合气血不足的人群。针对儿童和脾胃虚弱的人群,黄医生推荐山药芡实瘦肉粥。具体做法为:大米淘洗后提前浸泡30分钟,瘦肉剁成肉末焯水,山药、芡实各15克去皮切块,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40分钟至粥浓稠,调味后即可食用,温和滋补不伤脾胃。
“药膳的关键在于‘平衡’,食材搭配要温和,避免单一食材过量,同时兼顾营养均衡,不可替代正常饮食。”此外,黄医生强调,进补并非“越多越好”,需循序渐进,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冬季养生还应配合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才能更好地发挥进补效果。“比如饭后散步、打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可促进消化吸收,让滋补成分更好地被身体利用。”
市民观念转变,科学进补成主流
随着健康养生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市民摒弃了“盲目进补”的旧观念,转而选择科学、个性化的食补方式。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会结合中医建议调整进补方式。“以前只知道立冬要进补,现在明白还要看体质,这样才能补得有效、补得健康。”市民李先生说,今年打算按照医生推荐的配方,为家人制作适合的药膳。
年轻白领郑女士选择阿胶搭配红参,“天气冷手脚冰凉,这些食材能补气血,适合女性食用”。不少家庭还会制作莲藕雪梨银耳羹,将莲藕、雪梨、银耳等食材慢炖,既能滋阴润燥,又能缓解秋冬干燥带来的不适。抖音上,灵芝搭配石斛、五指毛桃搭配茯苓等药膳配方备受追捧,市民们纷纷收藏借鉴,让传统药膳融入现代生活。
黄医生提醒,立冬进补须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材和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