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熊先生来到普宁华侨医院,向医护人员送上一面写有“救命之恩永难忘”的锦旗。原来,不久前熊先生因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到普宁华侨医院急诊科后,科室立即为他启动“绿色通道”,该院胸痛中心多学科医疗团队迅速响应,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治工作,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冠脉造影一气呵成,经检查,熊先生被诊断为急性心梗,医疗团队当机立断,立即为他进行介入手术。随着一枚冠脉支架的精准植入,原本闭塞的血管瞬间畅通,熊先生转危为安。
一面锦旗,一份信任,这是普宁华侨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守护群众健康的生动见证。近年来,普宁华侨医院始终秉持“立德、创新、惠民”的院训,积极践行“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为出发点,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服务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让群众健康有“医”靠,为健康普宁、健康揭阳建设贡献力量。
重投入,致力建设前沿医疗技术高地

普宁华侨医院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为患者营造更便捷、更舒心的就医环境。


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签约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提升普宁华侨医院知名度。
近年来,普宁华侨医院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及配套设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就医流程、更暖心舒心的就医环境的同时,提高整体医疗安全保障,夯实医院高质量发展之基。据了解,该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改建工程项目已基本建成,完成一至四期建安工程,全院信息化改造工程、监控系统、医学影像中心、直线加速器、128排CT、超声诊断仪、高压氧、医用电梯、精密空调、DSA、腹腔镜、普通空调等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也已全面完成。医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改建工程项目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诊疗环境,提升了服务水平。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专科建设是衡量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普宁华侨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医院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目前,该院已成功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三级创伤中心、三级医院卒中中心认证,急危重症抢救能力显著提升;医院现有消化内科、康复医学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ICU、骨科2个省级重点扶持建设临床专科和肿瘤外科、消化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等4个揭阳市临床重点专科。此外,该院还与广东省中医院签约合作加入岭南骨科医疗联盟,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成立“粤东过敏性疾病免疫治疗中心”,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成立“不孕不育诊疗中心”。
2024年11月29日,普宁华侨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签约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引进珠江医院专家驻点普宁华侨医院,开展名医门诊、专家临床查房、高难度手术带教、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和学术讲座等,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名医的品牌效应,提升了普宁华侨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该院还持续开展“名医工作室”项目,引进省内知名专家来医院定期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引人才,打造高素质高水平医疗队伍

25位高层次人才入职普宁华侨医院,标志着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

引进珠江医院专家驻点普宁华侨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2024年,揭阳市开展首批“榕江人才”遴选工作。经过组织申报、资格审核、专家评审等层层筛选,选出了第一批200名“榕江人才”,普宁华侨医院党委书记陈树群、副院长林昱名列其中。
人才兴,则医院兴。近年来,普宁华侨医院以人才的“引、育、用、留”为主要抓手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创新人才管理理念,深挖人才管理内涵,强化人才管理机制,初步建成了一支符合医院发展需要、具有特色的人才队伍。
“对于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医院将给予各项人才津贴……”招聘会现场,普宁华侨医院有关人员正在向现场投递简历的学生介绍医院的相关人才政策。每年,该院都积极组织前往重点医学院校开展人员招聘、现场宣讲工作,积极吸纳优秀应届毕业生,为医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25年,该院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共引进25位硕士研究生正式入职。新晋人员中,临床医师共24人,药学专业人才1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核心动力。
作为区域医疗的重要力量,普宁华侨医院深知构建完善且科学的医务人员培训体系的重要性。该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培养,针对不同科室的特点与需求,开展专科化培训;定期举办医学知识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分享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与诊疗经验,拓宽医务人员的知识面与视野;搭建线上学习平台,上传丰富的教学视频、课件、文献资料等学习资源,供医务人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开展临床带教培训,由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带领新入职医务人员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在实践中传授知识与技能;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到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管理经验。
除了打造医院自身的人才队伍之外,普宁华侨医院还积极引进上级专家开展技术支持。2024年以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三批5位帮扶专家,对该院开展培训10多场次、培训200多人次,指导或参与手术105例,病例讨论53次,推广3个适宜技术项目,疑难病例会诊10多人次,完善2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惠民生,县域医共体让群众有“医”靠

牵头组织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下乡义诊活动,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通报表扬2024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表现突出服务优质机构的通知》,普宁华侨医院医共体2家成员单位——里湖镇中心卫生院和梅林镇中心卫生院经过机构自评、县区级审核、省市级复核及信息系统审核等严格程序,成功通过国家级评审,荣登2024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机构榜单。这是普宁华侨医院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普宁华侨医院医共体是由普宁华侨医院牵头,12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管辖卫生站参与建设的一个区域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辖区内常住人口约78.56万。近年来,普宁华侨医院以医共体建设为纽带,实施“人才派驻、设备捐赠、技术输血”三维赋能工程,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基层群众纷纷夸赞:“医共体模式好,现在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做手术,而且报销比例还高,真正实现了大家‘把三甲医院搬到家门口’的愿望。”
作为医共体总院,为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普宁华侨医院切实健全下沉基层长效机制,制订了《普宁华侨医院医共体总院工作人员下沉基层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方案安排,至今年9月,总院累计选派38名医务和管理人员到12家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同时,通过联合义诊、健康宣教、巡回医疗等形式,不定期安排骨干医务人员下沉帮扶,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帮扶共1452人次。
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条件,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普宁华侨医院通过捐赠医疗设备、技能培训等方式助力基层医疗服务提升。该院积极支持“一院一策”重点项目建设,将32排螺旋CT无偿捐赠给梅林镇中心卫生院,并支持梅塘镇卫生院采购救护车、心肺复苏机、除颤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与此同时,积极接收成员单位专业骨干到总院进修、培训。2024年以来,共接收医共体成员单位业务骨干到总院进修35人次;举办医共体大课堂培训10场次,成员单位累计参加培训386人次;今年6月,针对医共体内的村卫生站(室)、个体诊所医生举办2期提升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培训班,培训基层医生近400人。
为做好转诊与连续性服务,普宁华侨医院制订了《普宁华侨医院医共体转诊与连续性服务管理机制方案》,在总院健康管理中心设立普宁华侨医院医共体转诊与连续性服务管理中心,并在各医共体分院设立转诊与连续性服务管理办公室,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医共体内转诊工作的协调与管理,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协同连续性服务2259人次。该院还积极推进数据互通共享,加快推进医共体内检查检验项目互认工作,制订《普宁华侨医院加快推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试行)》下发各部门贯彻执行,目前互认项目共114项;充分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作用,与医共体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义诊下乡活动,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推动解决基层群众“看好病、负担轻、服务好、就近就医”问题。
自建立医共体以来,普宁华侨医院多措并举,推动各项帮扶措施有效落地,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优质医疗服务,而且有效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切实保障基层群众“医”路畅通。
接续奋斗,步履不停。该院党委书记陈树群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普宁华侨医院将继续深化内涵建设,拓展外延服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医疗服务领域和模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推动普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张晓生 邢晓荣 方卓卓 鲍 珍
摄影:普宁华侨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