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兵,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揭西县上砂镇龙首村今年95岁的老战士庄益衡,15岁时离乡去江西投奔堂叔,后来参加东江纵队成为游击队员,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那以后,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党和人民忘我战斗、奉献青春。近日,记者走进龙首村采访庄益衡,深入了解这个令人敬佩的老兵身上的故事。
庄益衡参加老兵座谈会。通讯员 摄
□记者 林锐磊
年少从戎,以身许国除日寇
庄益衡1928年出生于揭西县上砂镇龙首村,问起当年怎样走上革命的道路,95岁高龄的他依然记忆犹新。庄益衡说:“那时家里穷,常常揭不开锅。15岁那年,我跟十几个同乡一起去江西,在那里碰见了揭西老乡蔡飞,他引导我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那之前,我没想过当兵,但蔡飞跟我说他们是打日本鬼子的队伍,我恨日本鬼子侵略家乡,就义无反顾加入了东江纵队。”
加入革命队伍后,庄益衡的爱国思想和战斗能力都得到很大的进步。提起当年的峥嵘岁月,庄益衡说:“那时枪支严重不足,我的第一把枪就是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来的三八大盖。”庄益衡回忆道,当时日子苦,但大家精神方面很充实,在训练或战斗后,大家喜欢唱歌,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太行山上》这首歌,采访中,庄益衡还哼起了几句歌词:“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
“当年抗战的艰苦情景,我如今还记得清清楚楚。70多年前抗战胜利时,战友们欢呼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后来家里有电视后,每次阅兵我都观看,当三军将士威武雄壮从天安门前列队走过,我就感到热血沸腾。”庄益衡感慨地这样说。
青春报国,抗美援朝赴险地
抗战胜利后,庄益衡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战友们为解放全中国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庄益衡听到党号召青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广播,他咬破手指,写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血书,志愿赴朝作战。
“当时我被编入174师,这是一个加强师。在山海关集训的时候,我听教官讲起了战斗英雄石宝山、杨根思的故事,被这些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我和战友们都下决心要向英雄学习,勇敢拼搏,不怕牺牲!”庄益衡这样回忆道。采访中,庄益衡拿出了一本相册,里面的图片拍摄的是他在抗美援朝期间使用过的搪瓷茶缸、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纪念章等物品。
据庄益衡回忆,当时的战斗是拉锯式的,打得非常惨烈,部队伤亡严重。庄益衡痛心地说:“在地下掩体,刚去的时候睡满了人,没过几天,我左右的铺位都空了,很多战友再也回不了家,长眠在异国他乡!我能活着,是因为战友们救了我很多次,有的人因此牺牲了。”战友们的牺牲,让庄益衡更加痛恨敌人,他奋勇杀敌,后来被提拔为副排长。当庄益衡所在的部队接到战争胜利、凯旋回国的命令时,已是他们来到朝鲜三年零一个月以后的事了。
鲐背之年,寄语后辈为复兴
从朝鲜回国后,庄益衡进入军校集训,那时他担任步兵排副排长,被授予少尉军衔。不久,部队接到指示:支援新疆建设。“当时‘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大红标语就刷在部队营房的围墙上。我和战友们要去的目的地是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可可托海矿管处,那是在新疆伊犁自治州的阿勒泰。”
在新疆,庄益衡工作了六年多,后来转业回到了龙首村。人生兜兜转转,岁月转眼而过,如今已是鲐背之年的庄益衡依然心念家国,他说:“现在的和平和幸福生活都是我的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一直跟后辈们说一定要好好珍惜。我这辈子有个心愿,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五星红旗在台湾的土地上高高飘扬。国家统一,是我和战友们的共同心愿。”
庄益衡的大儿子庄重今年也已62岁,他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庄重说:“父亲一直嘱咐我们要有家国情怀,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庄益衡的教导下,庄重等后辈热心公益,以庄重为例,他先后以企业和个人名义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灾等领域的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赠爱心款项数千万元。
虽已白发苍苍,但庄益衡仍为弘扬革命传统、家国复兴而努力。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名利,一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后人树起了一面坚守和奉献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