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
·历史长河中的又一次“…
·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
·力争今年底正式投产
·秉持初心,30余载奔…
·开具全市首份《预查废…
·营造安全畅通道路交通…
·坚持真抓实干 提升参…
·诚信揭阳之典型案例
·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
·新能源车险的“两难”…
·车市快讯
·一封人间信,我写给了…
·个人情感与历史交融的…
·用心守护亲情 从容…
·【新书荐读】
·“琢”物成形 妙手…
·为老人养老 “钱袋子…
·中国民航最长直飞国际…
·以爱和馨香致敬母亲
·近20%居民不能每天…
·残疾女性文创作品展在…
·废墟下被埋116小时…
·极端天气频发 如何更…
·563万名护士!“白…
·部分人工智能系统已擅…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春天里的揭阳
·百年慈母魂犹在
·五 月
·有根之风和无根之风
·静夜听雨
·横江: 一湾碧水绕城…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用心守护亲情 从容直面人生

时间:2024/5/13

  曾两源

  在一次我主持的教师“读书沙龙”上,一位同事推介了《我们仨》这本书。当她介绍作者杨绛时就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杨绛先生是我敬仰的大才女,她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册上,熠熠生辉。她的丈夫钱钟书先生是国学巨匠,被誉为“文化昆仑”“博学鸿儒”,代表作有《围城》《管锥编》等。得知《我们仨》这本书是讲述他们和女儿钱瑗一家三口的故事,就更引发我的兴趣。

  《我们仨》是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用心记述的他们一家三口63年的回忆录。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亦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是对一个家庭的日常琐碎故事的叙述。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写的是梦,反映出作者对自己和钱钟书年事老迈,随时阴阳两隔的不安和恐惧;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展现的依旧是梦,杨绛先生用朴素的语言把那些艰苦的岁月写成梦境,描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文字间充满难过和悲伤,让人十分动容感慨;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记录了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女儿与丈夫相继去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既温情又坎坷的生活历程。

  这本书通篇贯穿着杨绛先生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所抒发的对三口之家的依恋之情。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虽然历经坎坷,但永远充满温情蜜意,让人感受到家永远是最温馨的避风港湾。

  书中也有我一时转不过弯的情节。刚开始我对于“古驿道”的那个部分是不太理解的,为什么钱钟书被送去船上?反复看了几遍还是懵懵懂懂、不甚理解。于是向借书给我的同事请教交流,终弄明白。

  读这本书,有太多的文字上美的享受,譬如“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等等,但说实话,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我更多的是对杨绛先生字里行间对一家亲情离别的不舍的那份忧伤的共情。尤其是这句“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品读到这里,我竟已泪流满面……我知道,人都有生老病死,离别是迟早的事情,但读他人的故事,就往往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往往会有代入感,会触动心里那根脆弱的善良的神经。

  品读完这本书,引发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每个家庭都要趁着“我们仨”还未失散,好好珍惜和守护这一段难能可贵的亲情。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夫妻相濡以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经过五十多年生活洗礼的平凡人,我认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无休止的唠叨、亲人之间的嘘寒问暖可能是世间最美妙的音符吧。在时间无情的流逝之下,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点一滴的亲情显得那么地难能可贵,一旦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所以要爱我们的家人,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钱先生一家是典型的书香世家,读书学习在他们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在浓厚的家庭书香氛围熏陶下,钱瑗成为一名有学问的人,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她为人真诚、孝顺谦和、治学严谨。由此可见,父母的习惯会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兴趣取向和人格品质。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父母,你首先要先成为这样的人。

  书中杨绛先生所说的“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展现出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品格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激励和鞭策我们牢固树立爱国意识,在教育工作中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最后,借用先生的一句话给热爱生活的你我共勉,亦是向先生致敬——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熬得住无人问津的日子,方能配得起诗和远方。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