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
·历史长河中的又一次“…
·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
·力争今年底正式投产
·秉持初心,30余载奔…
·开具全市首份《预查废…
·营造安全畅通道路交通…
·坚持真抓实干 提升参…
·诚信揭阳之典型案例
·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
·新能源车险的“两难”…
·车市快讯
·一封人间信,我写给了…
·个人情感与历史交融的…
·用心守护亲情 从容…
·【新书荐读】
·“琢”物成形 妙手…
·为老人养老 “钱袋子…
·中国民航最长直飞国际…
·以爱和馨香致敬母亲
·近20%居民不能每天…
·残疾女性文创作品展在…
·废墟下被埋116小时…
·极端天气频发 如何更…
·563万名护士!“白…
·部分人工智能系统已擅…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春天里的揭阳
·百年慈母魂犹在
·五 月
·有根之风和无根之风
·静夜听雨
·横江: 一湾碧水绕城…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兴·揭阳 古城探“遗”闪烁的瑰宝
“琢”物成形 妙手天成

时间:2024/5/13

  “琢”,本义为雕刻加工玉石。揭阳“琢”艺之精,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阳美翡翠玉雕,它是揭阳人与玉石100多年来“相识相知”的见证。而说起揭阳雕刻工艺的渊源,揭阳木雕更是源远流长,以“通雕”技法成就赫赫名声……

  玉雕

  “奇巧精特”闻名遐迩

  形成“揭阳工”品牌

百鸟朝凰。  林潮明 作

秋观醉翁亭。 张炳光 作

福禄寿。贵雅天下 作

翡翠项链。

  20世纪初,揭阳阳美村的村民“挑担落巷”,利用农闲时间收购旧玉器加工修复,开启了揭阳玉雕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器行业逐步扩大,进入本行业的人员成倍增长,进一步带动揭阳玉雕技艺日益提升。

  20世纪90年代,逐渐有北京、河南、福建的从业人员加入揭阳玉雕队伍,揭阳玉雕在技艺、题材、类型上不断兼收并蓄、南北融合,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同时,揭阳人开始到云南、缅甸一带大量采购翡翠原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阳美、乔南、乔西为核心的产业带。阳美、乔南主要以中高端翡翠加工销售为主,乔西一带以白玉雕刻销售为主。这为揭阳玉雕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人才、技术和物料基础。

  揭阳玉雕形成的“揭阳工”品牌,在业内独树一帜,享有盛名。阳美翡翠玉雕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揭阳玉雕受岭南文化、潮汕文化及艺术的影响,汲取潮汕传统木雕、石雕、刺绣等手法,同时,借鉴南派、北派玉雕技艺的精华,显示出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其雕刻手法有浮雕、立体雕、微雕、镂空雕等。

  揭阳玉雕细腻,形象逼真,形成“奇、巧、精、特”的玉雕风格特点和“优料精用、小料大用、俏色巧用、次料利用”的技巧原则。奇,指充分利用玉石的天然纹理色彩,大胆构思和创作,设计奇特; 巧,指俏色巧雕,设计巧妙;精,指精确算料、精心设计、精工制作,以小见大,做工精细;特,指用特殊的材料和工具,因材施艺,用工独特。

  目前,揭阳玉雕种类齐全,加工种类以翡翠为主,白玉、碧玉、玛瑙、水晶等材质为辅,主要有素件(手镯、珠串、戒面等),吊坠、山水腰牌、挂牌(花鸟、瓜果、人物、吉祥物等),摆件(人物、山水、香炉、花瓶、动物等)。此外,还有各种精工镶嵌的珠宝首饰制品和玉牌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审美观念多元化,揭阳玉雕在保留传统风格和题材(如神佛、瑞兽、吉祥图案等)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书画技法、诗词意境和具有现代审美内涵的内容,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木雕

  开创“虾蟹篓”题材

  “铺货精品出揭阳”

清金漆木雕博古图花板。揭阳市博物馆 藏

芹菜八哥。   林行能 作

南海渔歌。陈德丰 作

棉湖粿印。

杞上南狮。杨细容等 作

金漆木雕建筑装饰“百屏灯”(局部)。

  潮州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揭阳木雕是潮州木雕这一地域性民间艺术的重要构成。由于木雕作品大多要施以金漆或彩绘,所以也称“金漆木雕”。

  “潮州厝,皇宫起”是一句潮汕俗语,意为潮汕地区建筑多仿皇宫宅院而建,雕梁画栋、精美考究。雕梁画栋的木雕,正是成就这句俗语的重要部分。2008年6月,揭阳木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揭阳木雕源远流长。20世纪80年代,在揭西发掘到一条新石器晚期的独木舟,其两舷有简单的越式图案,这是目前已知的揭阳最早木雕作品。唐初,三山神庙的崛起,开始汇集揭阳木雕的艺术精华。北宋元丰时期,揭阳木雕已具较高的工艺水平,其代表作是文献屡载的彭园楼阁装饰。南宋绍兴十年(1140),随着揭阳县衙、揭阳学宫的相继建设,木雕饰件大量使用,地方特色遂基本形成。清代末期,揭阳木雕工艺已达高峰,其中建筑木雕、神龛、神轿、馔盒、木狮的创作,都在岭南地区占据重要的地位。至20世纪40年代,达到空前繁荣。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古建的修缮、仿古建筑的兴起,建筑装饰木雕得到复兴,同时,顺应市场需求的木雕摆件也成为创作的大项。

  木雕之美,体现在作品题材及雕刻技艺上。揭阳木雕题材内容丰富,以人们喜闻乐道的历史、传说、戏曲、花鸟虫鱼为主,雕刻技法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以通雕为突出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清中期,揭阳名匠黄开贤以通雕手法,首创“半畔蟹篓”,创造“毛尾”雕刀,解决了多层镂通的技艺难题,开创了当今闻名中外的“虾蟹篓”题材。

  揭阳木雕艺人出品的馔盒、香炉罩和椟仔木雕,以精琢精工、款式众多成为潮汕木雕精、巧、细的代表,形成“铺货精品出揭阳”的品牌。若要论揭阳木雕翘楚, 关帝庙木雕、 古溪祠堂木雕当之无愧。关帝庙特别是其前厅的八卦形藻井,雕刻着“桃园三结义”等题材的人物、花草虫鱼、江海水族等木雕群,手法多样、技法精练、造型精美,是省内乃至国内罕有的潮汕古建筑木雕艺术精品。其中,关帝庙拜亭梁架上的“半畔蟹篓”雕饰,正是黄开贤关于“虾蟹篓”题材的开山之作。仙桥陈氏家庙(古溪祠堂)以木雕精美和数量繁多而冠绝揭阳宗祠,整座建筑的梁架木雕、神龛、屏风,综合运用了沉雕、浮雕、通雕等技法,工艺精湛,至今仍金漆蓝靛,色泽鲜艳如初。                  

  统筹:杨桂青

  撰文:林一帆

  摄影:涂英鹏  郑楚藩  通讯员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