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干流南河从普宁后溪乡流出,一路奔跑,一路欢歌,过汕尾陆河、揭西后,又重新流经普宁。榕江南河重回普宁的第一站,是里湖镇。
里湖镇地处普宁市西北部,南河从揭西县钱坑镇埔龙尾村进入里湖,东行5.7千米,至河头村火烧溪口流出,境内并有火烧溪、西门溪、引榕干渠环绕。火烧溪、西门溪是榕江支流,分别流经里湖镇区后汇入南河。里湖发达的水运系统,自古以来让舟楫得以畅快通行,促进内外交流之便利,绘就了该镇“百载商埠”的厚重历史。
近日,“榕江入海流”报道组来到里湖镇,在这个风景秀丽、商贸活跃的古镇中寻访榕江故事。
□记者 林宝凤/文 林碧鸿/摄
因鲤跃龙门而得名“鲤湖”
南河里湖段水域图。阿 龙 制图
榕江干流进入普宁市里湖镇后,水利部门建造的乌石拦河坝,将河道变成一个湖泊。
里湖,旧称“鲤湖”,创建于明代嘉靖(1522~1566)初年,距今已近500载。里湖东接梅塘镇,西与普侨镇、大池农场及揭西县坪上镇相邻,南连云落镇和梅林镇,北与揭西县金和、钱坑两镇隔江相望,处榕江平原与南阳山区结合部。
里湖境内榕江支流西门溪、火烧溪从镇区东西两侧注入榕江,与南河形成三江齐汇的态势,史为榕江上游天然水道船只靠泊重要口岸。古时陆上交通不便,且交通工具尚不发达,里湖水运的发达便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镇区内也自古形成兴旺的集市。建于1955年的普宁引榕干渠横贯镇区东西,里湖从过去的三江齐汇到现今四水环绕,区位优势更加显现,成为普宁市三个省级中心镇之一。
“鲤湖”这个名字的由来有故事。火烧溪历史上曾是西门溪的支流,两溪会流处地势低洼,雨季洪涝成湖,明代时,人们在两溪交汇处建有龙门桥,桥下常有鲤鱼游跃,取“鲤鱼跳龙门”之义,故得名“鲤湖”,后简作里湖。里湖在几百年的发展中,一步步从集市变成了经济活跃、声名远扬的百年商埠,催生了茶叶、服装、水果、杉木等10个专业市场。如今,里湖镇依然对周边的乡镇产生着商贸交易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西门溪火烧溪曾交汇于龙门桥
龙门桥,古时鲤跃龙门之处,是里湖的发祥地。
火烧溪溪口,未来将建成一个滨江公园。
采访期间,我们分别沿着西门溪、火烧溪一路探访。丰富的水资源为里湖镇营造了美好的自然环境,近年来,里湖镇巧妙利用水系的天然构造,扮靓圩镇风貌。我们看到,目前,镇内引榕干渠两侧均改造为生态护坡,实现了河岸满目皆绿。借助火烧溪的南北走势,该镇修建了滨水碧道,将党建公园、降地涵湿地公园、龙溪月色公园串联形成健康休闲体验带。沿途溪水清清,鸟鸣欢唱,绿树掩映,一片生机盎然。
里湖镇党委副书记周树丰向我们介绍,西门溪(也称石牌河)在里湖镇区西面,全长17.8千米,在该镇富美村汇入南河;火烧溪全长13千米,源头在南部七贤村,在河头村外洋溪口汇入南河。旧时,火烧溪和西门溪交汇于龙门桥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根治长年水涝成灾的状况,当地部门在兴修水利时将这两条溪流改道从镇区外围东西两侧直入榕江。火烧溪和西门溪,从昔日原来的交汇并流变成了今日的近乎平行态势。
昔时的龙门桥坐落于里湖镇猪砧脚与富美圩之间,是横跨西门溪的一道石桥。每当夏秋水涨,桥下水波荡漾,锦鳞游泳,鱼跃人欢,“鲤跃龙门”也曾为鲤湖八景之一。
在两溪改道分流之后,原来的桥下河道被填为平地。我们来到龙门桥的时候,这里已不再有史料记载的“两水交汇、鲤鱼游跃”的场景,如今仅留下那见证历史的龙门桥牌坊。龙门桥牌坊用花岗岩石筑成,东南向,宽2.31米,高约6.5米,匾额两面均刻有“龙门桥”三个大字,相传为明代名士吴殿邦所书。字迹隽永飘逸,浑厚劲健,秀气之中隐含端庄。当地村民向我们介绍,龙门桥建造期间,各地纷纷捐资,东至社山、东山,西到圆潭、半坑,以及钱坑、金坑等地,方圆数十里,乡民人等捐资芳名都刻在牌坊上,以资纪念。听罢,我们仔细在牌坊上端详,果然仍能看到包含历史风霜的石刻名字。
关于龙门桥的故事有许多,龙门桥当年的建造还给后人留下不解之谜,自古以来,建桥的桥墩都取双数,唯独龙门桥建四州,桥墩是单数,至今仍是个谜。又据上辈人相传,龙门桥是活地、活桥,人在桥上纳凉,凡有行人过桥,桥板会晃动,竟有多人试过验证。清《普宁县志》还载有陈梅《鲤湖龙门桥寄踏歌辞》:“湖解传烧尾,桥如识点头,低徊怀雅意,珍重托清流,三十六鳞终,变化望悠悠。”把现实的龙门桥“识点头”与神话中的“鱼化龙”结合起来,增添了龙门桥美妙神秘的色彩。石桥会晃动,实为怪事,但至今只留下美好传说。民间还传说,以龙门桥为界,上游的水质极佳,每每乡民酿酒,取龙门桥上游的水去“企醅”酿酒,比取下游的水“企醅”,一个醅要多出四两酒,说明龙门桥地灵气旺。
百年商埠走出新中国著名外交家
河头村柯华故居。
“百载商埠,柯华故里”,从国道G238线进入普宁市里湖镇东入口,这八个大字赫然入目。很多人因为里湖而认识柯华,更多的人因为柯华而认识里湖。
柯华原名林德常,1915年出生于鲤湖河头村,青年时代就立志投身革命。他1935年入读燕京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同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由于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柯华抱着救国救民思想,弃笔从戎,奔赴陕北,从一个大学生转变成为一个抗日八路军战士。参加革命后的林德常改名柯华,先后在八路军前方总政治部、八路军115师等部门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又奔赴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在广大仁人志士的奋斗中,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柯华有了新的使命,1954年他被调到外交部工作后,成为首任礼宾司司长,又先后出任几内亚、加纳共和国、菲律宾、英国等国家大使,出色地履行外交使命,一生为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出了贡献。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柯华智勇双全,敢于担当,他爱党爱国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家乡人民,激发着家乡人民沐浴党恩,奋发进取。
河头村里,柯华的革命故事和爱国情怀广为传颂。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当地党政对有着百年历史、具有传统潮汕民居四点金特色的柯华故居进行修缮,并悬挂、陈列了柯华生平事迹介绍的展板及部分使用过的物品,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今,柯华故居已成为村里共同富裕文明乡村的教育基地。一批批干部群众来到柯华故居,透过柯华生前不同时期的一张张工作、生活照片,细细品读柯华的革命事迹,进一步学习党史,弘扬爱国精神。
在里湖镇探访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河头村外洋火烧溪溪口,这是火烧溪汇入南河的地方。在这里,宽阔的河面上,波涛奔涌不断向前,恰似新时代的里湖镇阔步迈向发展大道。据介绍,未来的这里,将在乡贤的助力下,建造一个滨江公园,宜居宜业又宜游的百年商埠将更显风采。
下站预告:南河棉湖段
水利榕江(10)
政策性农业保险水灾保险
一、定义
政策性农业保险水灾保险是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潮水上岸及倒灌或暴雨积水、河堤溃堤、突发性滑坡等自然灾害进行保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洪水保险是对因洪水造成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财产损失,由保险人负责在事先约定的限额内承担经济补偿责任的一种保险。洪水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社会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分担洪水灾害风险的一种方式。
二、实施意义
水灾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水灾保险可以帮助农民分担因水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政府通过提供保费补贴等方式,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在遭受水灾后能够获得经济补偿,快速恢复生产,增强了农民群体的抗灾能力。
推动政策性水灾保险是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转型,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三、涉及水灾的保险责任定义
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中,涉及水灾的保险责任有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河堤溃堤、泥石流、突发性滑坡等。
1.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指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潮水上岸及倒灌或暴雨积水。规律性涨潮、海水倒灌、地下渗水不属于本保险合同约定的洪水。
2.内涝:由于降水过多,地面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作物减产的现象。
3.河堤溃堤:又称河堤决堤,是指水漫过堤顶后逐步带走了筑堤的泥土,然后堤身变薄变软,挡不住上游的水,堤岸被水冲开的现象。
4.泥石流:指由于雨水、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5.突发性滑坡:山体上不稳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的、并在较短时间内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四、险种类型
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中,涉及水灾的保险责任的主要险种有:水稻种植保险、蔬菜种植保险、岭南水果种植保险、玉米种植保险、蔬菜种植保险、水产种植保险等。
五、水灾保险责任的赔偿标准
水灾保险责任的赔偿标准根据不同险种条款,有相应的赔偿标准,主要险种赔偿标准如下:1.种植险水灾赔偿标准计算公式为:
水灾赔偿金额=受损标的生长期对应保险金额×标的受损面积×受损标的损失率(损失率起赔标准≥15%);
2.水产养殖险水灾赔偿标准计算公式为:水灾赔偿金额=损失面积×保险金额×溃堤漫堤对应赔偿比例×标的生长期对应赔偿比例。
文字整理:潘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