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期间,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商超检查应节食品质量安全情况。 照片均由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提供
本报讯 (记者 张夏阳 通讯员 廖 征) 2025年春节期间,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保安全、稳价格、护权益”为目标,专门组织了7个督导检查组,由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对各地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多措并举强化市场监管,推动我市食品安全可追溯、市场秩序稳中向好、药品质量安全可靠,共筑春节期间市场安全防线,为市民营造安全放心的节日消费环境,确保广大市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心舒心开心的春节。
——民生商品“稳”字当头,市场保供平稳有序
为维护节日市场价格秩序,市市场监管局提前部署开展专项检查,紧盯农贸市场、商超、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严查哄抬物价、虚假标价等行为,引导经营者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并通过设置的19个价格监测点,覆盖市、县、镇三级的商超、农贸市场和药店,持续加强米面油菜肉蛋奶等价格监测。执法人员通过深入走访,全市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3%以内,其中猪精瘦肉价格19.52元/斤(同比上涨1.04%),市场大米价格5.3元/公斤(同比基本持平)。景区门票、酒店客房均落实价格公示,市场秩序平稳有序。同时,我市通过12315热线和网络平台快速响应消费者投诉,高效受理价格类投诉,尽量24小时内办结。
——推广无纸化溯源,放心买肉一目了然
针对春节肉类消费高峰,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全面推广“肉类产品无纸化检疫证明”,组织开展生猪肉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品质合格证(“两证”)清查整治专项行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市民只需扫描商户二维码,即可实时查询生猪养殖、屠宰、检疫全流程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据悉,市市场监管局统一印制了用于生猪肉品溯源码公示和明码标价的公示牌2500块,并分发到全市93个农贸市场,实现悬挂公示全覆盖,打造三个“10”(即:10个农贸市场、10家中型以上生鲜超市、10家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肉类产品无纸化电子溯源示范单位,通过动态更新监管数据库、畅通各环节监督信息,市民对肉类的消费更放心。
——严把“三关”守护健康,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针对流感高发季和节日用药需求,市市场监管局节日期间对11家人流密集区药店开展突击检查,重点核查抗病毒药品、退热贴及儿童化妆品购销渠道、储存条件等环节,严把“进货关”“储存关”“销售关”,暂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现场督促3家企业整改仓储不规范问题。并以重点品种作切入点,全面排查药品化妆品购进、生产及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风险隐患,加强重点品类的抽查检查。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春节期间我市24小时营业药店的通告,保障节日期间市场供应,满足广大市民的用药需求。
——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
春节期间,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游客反映遭遇商家“一房两租”恶意欺诈的投诉后,迅速对涉事民宿进行现场核查。经查,该民宿经营者因未及时调整春节价格,单方面取消订单并加价转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市场监管部门已协商解决该投诉,并立案调查商家的违法行为。同时,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联动开展全市住宿行业价格督导检查,重点检查重点地区酒店和民宿等是否明码标价、履行价格承诺,并现场指导整改问题,要求经营者诚信经营,妥善处理价格纠纷。截至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对多起涉嫌未履行合约和处理住宿消费纠纷的案件立案查处,充分保障在揭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落实落细“两个责任”,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市市场监管局抓早抓小,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形势分析研判会议,对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有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细致分析研判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及早解决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可能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风险;对节日市场消费量大、群众关注度高的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糕点等重点品种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湿粉类、酱腌菜和蜜饯、糖果制品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整治。全市系统市场监管人员精准研判发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6 宗(其中:食品药品案件22宗、工业产品案件17宗、特种设备案件2宗),罚没金额113.48 万元;12315热线收办消费投诉举报9161件,为市民挽回经济损失87.99万元,用高效执法筑牢市场安全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