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就俄罗斯客机失…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
·锚定目标苦干实干 …
·乘势而上加力接续创建…
·书写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
·深国际粤东物流枢纽基…
·海关精准服务护航 揭…
·减轻百姓看病负担 …
·清积水,灭蚊虫!基孔…
·校地双向奔赴聚合力 …
·保护湿地,珍爱红树林
·653万元!揭阳福彩…
·夏日书香浓 “充电…
·探索红色文旅与乡村振…
·防溺水,救援专家手把…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
·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
·多措并举整治质量领域…
·上半年我国黄金产量消…
·2025粤澳名优商品…
·我国对战略矿产走私出…
·在全国开展充电宝质量…
·梁希贤:黄河岸边的铁…
·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我国上半年实施汽车召…
·“百名红通人员”周静…
·泰柬边境冲突造成人员…
·俄客机失事 机上4…
·公不公开,都是问题
·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对…
·亚行调低亚太发展中经…
·美环保署拟撤销气候变…
·日行7000步大幅降…
·黄皮排骨汤:传递夏日…
·夏日“螺蛳”美味来
·当新疆羊肉碰到粤菜师…
·古井烧鹅
·茉莉葡萄荔枝饮
·冬瓜排骨陈皮汤
·行业转型提质步伐加快
·房易贷及建易贷
·深化改革 紧抓发展…
·沪指站上3600点 …
·成立以来获得正收益的…
·今年二季度基金整体净…
·党建“充电”强根基 …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梁希贤:黄河岸边的铁血忠魂

时间:2025/7/25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一个被黄土高原山峁环抱的小村庄梁家塬,三口在当地再普通不过的窑洞不远处,矗立着“抗日英烈梁希贤故居”的纪念碑。72岁的村里老人梁三姓会定期打理,每年春节和清明节,还会陪同从外地赶来的梁家后人,和当地村民一起在此祭扫。

  盛夏的热风吹过黄土高原,直抵咆哮着的黄河,将人们带回到84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中条山战役。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军新编第27师副师长的梁希贤,和兵出潼关的同袍并肩作战,在弹尽粮绝之际为免被俘受辱,纵身跳入滔滔黄河,献出了自己43岁的生命。

  梁希贤,1898年出生在陕西同官(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梁家塬村。据村里老人回忆,梁希贤自小就受英雄人物故事的影响,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志向。1925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告别地处内陆的家乡南下广州,于1926年3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

  毕业后随即参加北伐战争,抗战全面爆发后出征淞沪会战,梁希贤凭着所学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指挥能力,以战功一路擢升,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直至调任新编第27师副师长。这支军队以陕西籍士兵为主体,曾驻防在黄河西岸的陕西大荔县一带,防备已经占领山西、隔河相望的日寇。

  站在陕西“东大门”潼关县的黄河岸边远眺,对面风陵渡的中条山地势显然高出一截,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压制着千年雄关。潼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喜民告诉记者,盘踞在中条山一带的日军曾多次炮击、轰炸潼关,威胁着陇海铁路线。“敌军一旦渡河成功,将极大威胁抗战大后方的安全。”他说。

  1940年,梁希贤所部奉命渡过黄河,进入晋南中条山地区与日军对峙。其间,他率部屡次出击,破坏交通线、炸毁仓库,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41年5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中条山战役,纠集10万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驻守的中条山各隘口大肆进攻。当时身患疾病的梁希贤本应到后方医院治疗,但当得知日军发动进攻的消息,他毅然决定留在部队指挥作战。

  梁三姓的父亲参加过中条山战役。他从父亲那里得知,这位从梁家塬村走出的将军冒着敌军于地面施放毒气、空中连番轰炸的疯狂进攻,抱病巡视阵地,鼓励官兵誓死抵抗。

  5月9日,在敌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且战且退顽强抵抗。背靠着作为物资运输“生命线”的一座黄河渡口,新编第27师死守阵地,终因寡不敌众被打散。梁希贤见情势危急,命令余部分头突围。退至一处悬崖激战多时,身上多处受伤的梁希贤打光子弹,转身跳入汹涌的黄河,以身殉国。

  2015年8月,梁希贤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22年11月,“抗日英烈梁希贤故居”纪念碑在梁家塬村委会和铜川市王益区相关部门的共同见证下立起。铜川市政协委员、王益区政协常委李景群也是自那时起开始收集梁希贤遗物、寻访梁希贤后人和抗战老兵,整理梁希贤将军的资料。他告诉记者,梁希贤的兄弟中还有两人也打过日寇,梁家塬村更有不少男儿舍弃小家,毅然奔赴抗日战场。

  “梁家塬厚重的历史,因为梁希贤将军以及同村其他抗日战士而更加光辉。”李景群说,“我虽不出自梁家塬,但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尽可能多地收集和保存梁希贤将军的历史资料,让更多人知道在80多年前,先烈是怎样同仇敌忾筑起血肉长城。”

  从黄土高原到黄河之滨,先烈蹈浪而去,留下了民族复兴的大势不可阻挡、滔滔向前。

  新华社西安7月24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