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论强军兴军(…
·广东石化刷新单月出口…
·铁门围墙“让路” …
·少年热血许家国 百…
·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化…
·领略潮汕文化 增强…
·讲好古城故事 发掘…
·交流阅读推广经验 传…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
·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
·加强银企对接 提振…
·24名退役士兵成功选…
·8户住房困难家庭圆了…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
·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
·税务部门首次披露“新…
·渝万高铁渠溪河双线特…
·今年缘何早出伏?
·所谓“旧金山和约”非…
·湘西会战:胜利的曙光…
·浅谈新时代辅导员如何…
·渗透潮汕非遗文化教学…
·泽连斯基白宫行 欧…
·谁在制造“债务陷阱”…
·以军欲驱离加沙城百万…
·以色列爆发大规模游行…
·哈马斯谈判代表团收到…
·美关税政策是将贸易当…
·研究人员利用脑机接口…
·新疗法让细菌与病毒组…
·日本知名连锁便利店被…
·粤夜粤美,夜游揭东很…
·呼伦贝尔大草原之旅
·东北避暑游“清凉”出…
·深化文旅融合 畅享美…
·爱护绿水青山 倡导无…
·河北推进景区、旅游市…
·要“在身边”,更要“…
·“墙”上的欢乐暑假
·小海盗罗宾
·沪指创十年新高 创…
·股票策略私募业绩领跑…
·大逆转!“9·24”…
·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一场家庭“圆桌会议”…
·龟兔赛跑续篇
·《山前该有一棵树》
·同学们,持续绷紧假期…
·巧圣古庙:木工匠人敬…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渗透潮汕非遗文化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时间:2025/8/19

  □ 江卓湘

  一、非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乡土情怀

  潮汕非遗(如潮剧、木雕、英歌舞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窗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民俗之美,激发文化认同感。例如,在“民风民俗”主题教学中,通过对比潮汕春节习俗(如乔林烟花火龙)与课本中的《北京的春节》,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与乡土情怀。

  (二)跨学科融合,提升语文素养

  非遗文化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实践场景。潮州歌册的押韵唱词可辅助诗词教学,红桃粿制作过程成为生动的写作素材,而侨批家书则能锻炼阅读理解能力。此外,非遗项目常涉及历史、艺术、科学等知识(如节气与物候观察),可实现跨学科联动教学。例如,在学习《藏戏》时拓展潮剧艺术,通过方言诵读、服饰绘制等活动,深化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三)实践育人,培养情感价值观

  非遗的活态传承强调实践参与。例如,潮汕英歌舞的动作、服饰、音乐均富含文化符号,在《竹节人》《陀螺》等课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创编英歌舞或绘制火龙图案,将文化传承从“知识输入”转向“实践输出”。此外,非遗项目如红桃粿制作、火龙表演等,承载着家族团结、祈福纳吉的情感内涵,能帮助学生从情感层面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二、潮汕非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创设非遗语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强调“认识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非遗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身边的文化,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引入潮汕非遗“乔林烟花火龙”,通过视频、图片展示其舞蹈、服饰、音乐等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可设计剪纸、粿印制作等非遗项目体验活动,将抽象的文化转为具象的实践操作,并利用课堂让学生描述步骤与寓意。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语言素材,又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自豪感。

  (二)链接非遗实践,激活写作素材

  非遗文化为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写出更具真情实感的文章。例如,在“家乡的习俗”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参与红桃粿制作,记录揉面、调馅、包制、印模等工序,积累写作素材。回到课堂,学生再通过回忆制作过程,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描述。在描述红桃粿印模时,教师可联系潮汕雕刻艺术,讲解粿印纹样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积累细节描写素材。此外,模仿《北京的春节》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以“潮汕的春节”为题,结合自己近距离接触的民俗活动(如火龙表演、赛大猪等习俗)进行创作,既能提升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审美创造力。实践证明,潮汕非遗文化的渗透,对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具有显著作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得以大幅提升。

  (三)融合红色非遗,深化立德树人

  潮汕红色非遗(如革命题材潮剧)是德育的重要资源。少年儿童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和文化传承者,更应成为受教育的对象。例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课文后,引入潮剧《江姐》《茂芝·星火》选段,通过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让学生在潮剧艺术中感受英雄们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大无畏精神。还可组织学生采访长辈、撰写民俗调查报告,从革命故事中提炼家国情怀。这种融合既创新了文化传承方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人文根基,也更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结语

  潮汕非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创新途径。通过本土化、实践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实现文化认同与语言能力的双重构建。未来需进一步探索非遗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