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
·全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
·向“美”而行扮靓城乡…
·强化防灾避险 落实…
·市三防指挥部启动防风…
·代表述职亮成绩 选民…
·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精准对接供需资源 让…
·回音壁
·以蛋壳为纸描绘古城风…
·家门口的交通安全课,…
·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
·各其所乐
·观影要守礼 公德不…
·兴·揭阳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
·62件侵华日军强征中…
·走进731部队罪证陈…
·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
·赵尚志将军牺牲的确切…
·中方绝不会以牺牲原则…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
·乌克兰将接收首批“美…
·前8个月我国快递业务…
·1至8月免签入境外国…
·银行理财须提高创新能…
·抵押快贷及个体工商户…
·创新形式普及金融安全…
·农行揭阳分行推出“抵…
·沪指跌逾1% 成交…
·公募债券基金申报规则…
·提前结募,发行回暖
·为构筑普宁高质量发展…
·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
·营造“一人参军、全家…
·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
·党建引领聚合力 铺…
·织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
·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号召爱心力量加入 补…
·强化多方协同效能 夯…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助…
·赓续老区血脉,让红色…
·用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英语课堂走向思维与…
·锤炼青春意志 开启…
·学生校园安全温馨提示
·良性健忘和老年痴呆有…
·胆固醇分“好”“坏”…
·按揉八个穴位 缓解…
·如厕刷手机更易得痔疮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5个不起眼的习惯正让…
·奶茶含有反式脂肪酸,…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揭示历史前进的必然逻辑

时间:2025/9/19

  □新华社记者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五大洲的61位外国领导人及有关国家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共同出席。

  长安街上,雄师列阵、铁流滚滚,受阅官兵齐声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直升机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飞过天安门广场;8万羽和平鸽振翅翱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时刻,也是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时刻。

  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声震长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世界东方的响亮宣言揭示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人心所向。

  (一)

  永定门、天安门、地安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古都北京,中轴线纵贯南北,寄托着华夏民族对家国安宁的美好向往——“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

  持久和平与永续发展,如何得其门而入?这是一个个文明坐标的深切寄望,更是回荡千年的历史叩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它铭刻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石碑上。

  古往今来,人类的思考与言说,既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理解,又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实践活动的逻辑和进程。

  人类社会史笔如椽,昭示和平发展的铁律。

  有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一个统计结果:如果将有文字记载的5000多年人类历史浓缩成24小时,23个小时都是“战争时间”。

  然而在这有限的和平里,人类抓住宝贵的历史时间,成就了蔚为大观的灿烂文明。回望群星闪耀的文明星空,每一次人类发展的跃升都以对和平秩序的建构为基础。

  在东方,汉唐中国以“丝绸之路”搭建起跨越亚欧的和平贸易通道,创造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西方,古希腊的众多城邦通过联盟与贸易构建的和平网络,孕育了哲学、数学与戏剧的璀璨成果,润泽后世。

  然而,多少文明古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留下人们沉痛的思索。亚里士多德说:“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孔子曰:“圣人之用兵也,以禁残止暴于天下也。”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和平不再是“战争的中场休息”,为发展留出更为广阔的时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

  中华文化血脉赓续,流淌和平发展的追求。

  悠悠华夏,有一种深埋在血液里的民族品格。我们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也历来是维护和平的坚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郑重宣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汲古而润今,鉴往而知来。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主题便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把“和平性”列为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之一。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团结与分裂,进步与倒退,光明与黑暗,在历史的岔路口带来震撼人心的审视。

  战争遗留巨创深痛,警示和平发展的珍贵。

  原本迈向进步、充满希冀的20世纪,究竟何种力量,让各种要素聚合发酵,酿成一场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劫难空前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敲响警钟。

  《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德国达豪集中营纪念碑用五种语言刻下誓言——“永不重来”。

  和平发展的底线不能失守,人性光辉的尊严不容践踏。

  有这样一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场景,揭示出殊途同归的思想路径。

  2019年11月,雅典卫城博物馆,一座座古希腊神话人物雕像栩栩如生,正在希腊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驻足。

  “她在思考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不住地点头。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充满血腥的热战、全面对抗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让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更加澎湃激荡。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使命,就是不断开辟和平发展的新境界。

  德国共产党主席恩斯特·台尔曼于1927年4月13日在德国共产党中央党报《红旗》上写道,“全人类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他在文章中把中国共产党人称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赞扬他们“使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枷锁”。

  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和平,不仅仅是没有战争的表面状态,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公正。真正的和平意味着消除剥削、压迫,实现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团结。

  烽火岁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领导抗日战争达到胜利的重大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

  壮阔的时代需要宏大的格局,伟大的事业需要博大的胸怀。中国共产党人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今天,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着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与向往。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新时代中国的领航者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二)

  “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这是历史的启迪。

  “没有和平,冲突不断甚至战火纷飞,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人民往来等都会沦为空谈。”

  2019年5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

  回望人类文明史,战争与冲突始终是发展的破坏者。古代文明因战争而消亡的悲剧并不鲜见。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战争的破坏性进一步增加。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社会多年积累的发展成果蒙受巨大损失。全球化时代,地区冲突对发展的破坏也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域,其外溢效应引发全球冲击,困扰世界。

  历史的长河,冲刷出颠扑不破的真理:“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战争、冲突和对抗系统性破坏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侵蚀生产力发展的根基,阻碍人类社会进步。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战争带来摧毁,和平促进发展”。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这是现实的昭示。

  放眼全球,80年来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世界保持了总体和平,孕育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经济全球化浪潮澎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跨国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

  实践充分证明:“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全球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

  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挺膺担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35年来,先后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推动政治解决,促成沙特和伊朗历史性和解,为柬泰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发挥建设性作用;与32个国家在香港共同建立国际调解院,为高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选择新途径……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菲勒蒙·扬认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这是时代的呼唤。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地缘冲突、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叠加,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工智能治理等问题对全人类发展构成挑战。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发人深省。

  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平环境来汇聚发展合力。时代赋予和平更宏阔的意涵,其意义早已超越“没有战争”的被动状态,更体现为对包容、开放、合作、信任的积极追求,推动各国在安全、经济、文化、全球治理等各领域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共识,凝聚力量。

  只有和平,各国才能携手应对挑战;只有和平,世界才能共同迈向发展。而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化为捍卫和平的澎湃力量。

  (三)

  发展,是维护和促进和平的基石。

  回望历史,两次世界大战爆发都源于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国间激烈对抗和反动势力残暴侵略。

  在那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年代,中国虽然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远超日本,但经济基础脆弱,工业总产值不及其四分之一。日本军国主义为转移国内发展危机,将枪口瞄向积贫积弱的东方古国。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环顾当今世界,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甚嚣尘上,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不断激化,个别发达国家把发展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以强凌弱、转嫁矛盾,严重威胁和平稳定。

  以发展促和平,共同发展是基本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

  在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奇迹的基础上,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当十八洞村的故事吸引老挝领导人的关注,当高铁技术在印度尼西亚落地,当菌草成为不少非洲和南太平洋国家的“幸福草”……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数千万人摆脱贫困,到全球发展倡议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再到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始终与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国。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格局不断向多极化演进,为世界和平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以发展促和平,合作发展是根本路径。

  80年前战争的胜利,得益于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团结,得益于正义力量的携手同行。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孤立导致对立,合作带来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秉持合作共赢原则,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同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居世界前列。

  世界的机遇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从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澜湄合作,中国发起或推动的一系列制度化合作平台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举办7届,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封关运作……中国一直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

  以发展促和平,可持续发展是重要支撑。

  实现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然选择。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指出,没有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和平。

  全球变暖趋势持续,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生态、粮食、能源危机正对世界和平带来严峻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国与国之间时而产生新的对抗和冲突。

  中国所主张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并非以经济增长指标为唯一导向,而是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发展。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众多外国友人走进这一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安吉县余村。他们说,要把独特的中国礼物带回去,把在余村学到的经验在本国运用好。

  从提出“双碳”目标,到破除创新壁垒,中国勇于面对和应对全球性挑战,致力于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掌握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与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相近、理念相通,都将造福全人类、惠及全世界。

  (四)

  “人类生活在同一星球,应当同舟共济、和睦相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守护世界和平安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9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面对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的中外嘉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大国担当。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之际,人们对这颗蓝色星球的未来满怀希望也充满忧虑。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走到历史十字路口,人类再次面临关键抉择。

  “作为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我们应该不畏浮云遮望眼,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扛起历史责任,展现历史主动,推动历史进步。”

  时代的风浪面前,唯有勇担大义、笃行大道,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来北京之前,我到了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参观访问,亲眼见证了在您的领导下,中国消除贫困和发展取得的伟大奇迹和巨大成就。”2024年8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斐济总理兰布卡向习近平总书记分享访华感受。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微笑回应,中国和斐济同属“全球南方”,中方愿为斐济等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帮助,加强发展合作,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

  现代化,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然而,人类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向来和平安宁。

  回顾世界近现代史,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推进自身现代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之一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前途。

  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与通过对外扩张掠夺完成原始积累、长期沿袭“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定式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开辟了大国通往现代化的全新路径,向世界展现了携手逐梦、共同繁荣的美好前景。

  “我愿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9月1日,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赢得与会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广泛共鸣。

  “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持和弘扬,是为解答“全球治理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给出的中国方案。

  当世界愈发动荡不安,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一个个饱含深邃思考、富于中国创见的公共思想产品,为破解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提供宝贵思想启迪、指明清晰实践路径。

  当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愈发迫切,世界愈发看重中华文明所提供的智慧滋养。回顾历史,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审视当下,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到践行四大全球倡议,无不凸显着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8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安全倡议,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方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和多国领导人对全球治理倡议表示欢迎……

  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超越了你输我赢、零和博弈、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光明前景与强大感召力,汇聚起国际社会携手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强劲正能量。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以大党大国领袖和世界级领袖的宽广战略视野、卓越政治智慧、深厚天下情怀,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和演变规律,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在历史转折关头为世界和平发展指明方向,为人类共同进步凝聚强大共识。

  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层出不穷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历史反复证明,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展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推动国际关系从和平共处向命运与共的历史跨越,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8次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宣言,9次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宣言,核心要义被纳入联合国《未来契约》……在各方携手努力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实现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发展到安全、从合作到治理的历史跨越,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丰硕成果。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80年前的伟大胜利昭示我们,纵使面临重重困难挑战,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展望未来,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共同开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明天。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前进,我们信心满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