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统一规范产科类医疗服…
·长城脚下看变迁
·人才保障,解锁电商行…
·“心适小屋”化矛盾解…
·我国今年首个红色山洪…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
·提升群众防范意识急救…
·“智慧备案”再提速 …
·“携手同心,共创中华…
·推动环境净化向环境美…
·聚力创建绿色无毒校园
·严把电动自行车“安全…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
·摩电加装遮阳伞,小心…
·莲雾喜迎丰收
·抓获多名涉盗嫌疑人,…
·揭阳非遗小青狮
·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
·2023年中国商贸物…
·高温下,专家提示重点…
·涝 福建防范持续降雨…
·旱 河南各地抗旱保苗
·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
·两岸中小企业共同推动…
·我国科研人员破译昆虫…
·北约拟接管对乌军援协…
·美国6名未成年人涉命…
·俄罗斯罗斯托夫州一看…
·价格“亲民”迎合普通…
·激活农村市场汽车消费…
·新车上市
·400多年前,揭阳名…
·《潮剧曲苑耕耘录》出…
·赓续文化根脉 打开创…
·意味隽永说“茶联”
·河边的柳树林 (节选…
·关陇大地的慷慨悲歌
·湖山之间,风月无边
·【新书荐读】
·小文章大精彩
·大洋访茶
·走进古寨西岐
·人间至味是薄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长城脚下看变迁
——北京延庆石峡村见闻

时间:2024/6/17

  □新华社记者 李德欣 李春宇 陈钟昊

  仲夏时节,层峦耸翠。北京西北燕山,明长城犹如巨龙在“绿海”间蜿蜒。

  沿着长城脚下的山谷小路一直向南,便来到青山环抱的石峡村。抬头远望,山脊处可见长城逶迤;环视乡间,处处可见的长城元素图饰,展示着这个小山村与长城的特殊情缘。

  今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深刻阐释长城的独特价值和守护好长城的重大意义,勉励大家“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长城长,石峡兴。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活在这里的“长城儿女”自发守护家门口的世界文化遗产,书写下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

  “拆砖者”变“守护人”

  “长城,我又来喽!”

  登上石峡关长城,80岁高龄的石峡村村民梅景田对着山谷放声呼喊。

  “这敌楼、垛口,都是我小时候玩的地方。”梅景田深情地说。

  石峡村人的“长城情”与生俱来。但一度,这里的情景曾令梅景田痛心无比。

  “城墙破破烂烂,遍地都是杂草和垃圾,有些段落如果不说,根本看不出是长城。”他回忆,不少城砖都被附近的村民拆走拿回家盖房子了。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能毁在咱们手里啊。”梅景田拿起木棍,背起编筐,凭着一股执拗劲开始保护长城。来回一趟20公里,有时上午巡查完,下午不放心还要再走一趟。看到有人拆砖挪用、私刻乱画、露营野餐、乱扔垃圾,他都毫不迟疑上前制止。在村里,梅景田也没闲着,看到谁家院墙上有长城砖,就苦口婆心地劝说上交,实在不行就自己掏钱买水泥和人家换。

  1984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在全国范围开展。消息传到石峡村,不少村民受到触动:“全国人民捐钱修长城,咱们要是还破坏家门口的长城,哪有颜面见人?”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家里的城砖交了回来,有空还和梅景田一起到长城上巡视。

  2006年,《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梅景田的底气更足了,在他的号召下,石峡村长城保护小组成立,百余人的村子,参与长城保护的近80人。近20年来,人员几经变化,对长城的守护依然初心不改。

  随着年岁增大,本该颐养天年的梅景田,还是惦记着长城保护。“舅,有我们呢。”外甥女刘红岩在2019年通过考试,成为北京首批400多名长城保护员中的一员。

  穿上亮橙色马甲,背上登山包,44岁的刘红岩几乎每天都要沿石峡关长城行走数万步。“每段墙体什么样早就印在脑子里了。”刘红岩说,“一旦发现墙体有变化,我们立刻拍照上传,请后方的研究人员查看是否有安全隐患。”

  如今的长城保护,不只依靠村民自觉,还有专业保护团队和先进技术设备为长城“精准诊疗”。

  “石峡关所在的八达岭区域目前拥有无人机文物巡控平台和智慧景区管理平台,未来还将实现区域内流程协同、数据分析等技术升级。”延庆区文物局副局长刘满利说。

  “穷山沟”变“富民村”

  石峡村明代建村,曾为居庸北部战略要地。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里发展曾经困难重重。

  2000年,柳玉清从吉林老家嫁到石峡村,还没进村就皱起了眉。“那时候村里穷,很多院墙都塌了,还不如我娘家农村呢。”她回忆道。

  2014年,在长城脚下长大的延庆沈家营人贺玉玲来到石峡村,看中了这里的长城文化资源,从此扎根搞起餐饮民宿产业。

  破旧的院子一租就是20年,翻新改造、设计装修……村民手里拿着租金自然高兴,但心里难免犯嘀咕:“花这么多钱租咱这破房子,还往里搭钱,这个人到底图个啥?”

  贺玉玲用实际行动为村民解惑。先后租下的12个院落,被改造为“春居”“幽夏”“醉秋”“冬隐”等不同主题的民宿,还创立“石光长城”民宿品牌。她还把自家酱制手艺带到石峡村,融入村里传统的“石烹宴”,打造特色美食品牌。

  身处风铃叮咚作响的山间古居,四目所及处处见长城,透过屋顶玻璃就能仰望星空……依托独特的长城资源,“石光长城”名头逐渐打响,年收入达600万元。

  “作为‘长城儿女’,我们既要保护好珍贵的长城资源,也要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贺玉玲说。

  农闲时节,一些村民到“石光长城”打零工增加收入。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乡亲们也开始尝试将自家院落改造成民宿。随着美丽乡村工程的持续深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柳玉清有点忙。她一边在“石光长城”做村史文化讲解员,一边经营着自家民宿,还顺带销售山茶等土特产。“现在一年能增收四五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石峡村拥有21家民宿,每逢节假日顾客盈门。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8.5万元,人均所得36221元。

  “未来,石峡村所在的八达岭镇长城片区将成为集休闲农业、科普研学、乡野休闲、民宿度假、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产业链完善、主体功能齐全、协同联动发展的文旅格局。”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曹凯锋说。

  “土习俗”变“金名片”

  石夯、门枕、城门匾额……石峡村村史馆约340平方米的空间里,400余件展品讲述着这座昔日长城关堡的历史渊源、农耕文化和饮食特色,让来到这里的人们以全新的视角认识长城。

  “我从小吃的火勺、桲椤叶腌酸菜,也是几百年前长城工匠和将士们吃的食物!”71岁的村民谷同富从八九岁开始爬长城,对山上的野果、野菜如数家珍,“没想到咱这土里土气的老习俗,还这么有文化。”

  练兵场、烧窑厂、古井……散落在村里的遗迹,依稀勾勒出数百年前的关隘样貌。随着长城文化研究逐步深入,更多尘封的历史记忆被唤醒。

  去年7月,在石峡村北关,参与“长城营造社”活动的同学们搭建起一座古代城门的框架。这座抽象的“城门”与一旁的堡墙遗迹连接起来,再与山脊上的长城相对照,方圆五里内的长城防御体系便一目了然。

  “长城涵盖了军事防御、农业屯垦、商业贸易、文化礼俗、聚落建筑等多个系统。”“长城营造社”发起人之一、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系副教授贺鼎说,“在长城脚下的古堡村落开展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长城内在的遗产价值。”

  石峡村数公里外,八达岭学校的美术教师牛淇正在为学生讲授长城元素文创系列课程。马克杯、手机壳、书签、冰箱贴,一件件包含长城元素的精美文创产品设计,均出自兴趣小组学生之手。“长城的伟大体现在砖石之间,我们生长在长城脚下,感到非常骄傲。”初二学生张诗曼说。

  “长城保护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新时代更需要青少年传承好长城文化、当好接班人。”延庆区教委主任张树清说,“长城教育”目前已融入延庆区幼儿园、中小学课堂内外。

  以长城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文旅产品也更多了:大型沉浸式情景剧《梦华·长城》在北京世园公园火热上演,一幕穿越千年;中外艺术家在北京长城音乐会联袂呈现视听盛宴,长城再添“国际范”……

  “延庆的长城极具代表性,春夏秋冬、四季皆景。”延庆区委副书记、区长叶大华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长城文化资源,擦亮‘金名片’。”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