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越陇坂》
阎海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2月
□彭忠富
陇山与贺兰山南北绵延,将中国分出了东西两部。陇山巍峨,但有人类活动以来,就有人开始翻越陇山。定都关中以后,陇西一直是秦国的根据地。秦始皇西巡陇西之后,下令全国修筑驰道,这次国家实施的整修行动,应该是奠定关陇大道的基础性工程。时至今日,沟通中国东西的主要干道,依然要翻越陇山,且在陇山大受阻隔。知名非虚构作家阎海军认为,陇坂是早期中国东西互动的轴心,追述发生在陇山东西两侧的冲突与融合、分裂与统一的历史故事,可以重塑关陇大地在早期中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互动融合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阎海军最新出版的《翻越陇坂》以陇山为剖面,选取了嬴政、刘彻、杨广、杜甫等十二位历史人物进行追述,用他们翻越陇山,穿过关陇古道所从事的非常任务,重温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状态,勾勒陇山在“历史中国”生成中所具有的轴心作用,反思关陇大地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互动融合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以及由此衍生的“文明”意义。作者用文学的笔法对历史、地理进行钩沉还原,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画面营造,又有冷静客观的历史结构分析,让读者重返历史现场,体验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
本书指出,以关中平原和陇西高原地域为代表的秦陇结构,奠定了中国最初的、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从而为历史中国的长周期韧性政治得以可能提供了历史地理机会。这些地理机会表现在:一是关陇地区正好处在北纬35度与北纬38度线之间,这里是孕育万物、生机盎然的地方;二是关陇地区处在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位次,此地孕育的西北游牧民族逐鹿中原,建立了数代征服王朝;三是高原和平原优势互补,游牧和农耕相得益彰。从整个中国历史过程来看,东西互动优于、强于南北互动,根本原因依然在同纬度的魔咒,即地理因素。
固定的地理,有了鲜活的人文,才能创造出有温度的历史。本书选取的12位历史人物,从叱咤风云的帝王秦皇汉武、成吉思汗,到割据陇右以失败告终的隗嚣;从孤勇善战的铁血将军李广、王韶,到经历漫长出使开通西域的张骞;从一生迷恋朝堂却难伴君侧不得不流浪的诗人杜甫,到虎门销烟惹怒列强遭到皇帝贬谪的林则徐;从讨好乌孙三嫁昆弥父子的和亲公主刘解忧,到身为皇后为退柔然大军而接受赐死的乙弗氏。他们的命运跌宕起伏、曲折婉转,令人肝肠寸断。
所有人的历史,都不失为悲壮。以杜甫为例,虽然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但写诗在彼时并不能养家糊口。文人要想实现修齐平的人生理想,还得通过科举等途径进入仕途,可是杜甫在仕途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作者认为,杜甫压根就不懂政治,也不讲政治,实在不适合做官。作为生世沉沦、后世光亮的文化代表人物,杜甫自身的悲剧性显而易见:崇尚统治阶级,却不讲政治,不懂官场周旋,此其悲剧性之一;命运不济,缺乏独立自主的人格和拼搏精神,四处求人,丧尽风骨,此其悲剧性之二;精神沉郁,性格犹疑,感情细腻,此其悲剧性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