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统一规范产科类医疗服…
·长城脚下看变迁
·人才保障,解锁电商行…
·“心适小屋”化矛盾解…
·我国今年首个红色山洪…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
·提升群众防范意识急救…
·“智慧备案”再提速 …
·“携手同心,共创中华…
·推动环境净化向环境美…
·聚力创建绿色无毒校园
·严把电动自行车“安全…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
·摩电加装遮阳伞,小心…
·莲雾喜迎丰收
·抓获多名涉盗嫌疑人,…
·揭阳非遗小青狮
·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
·2023年中国商贸物…
·高温下,专家提示重点…
·涝 福建防范持续降雨…
·旱 河南各地抗旱保苗
·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
·两岸中小企业共同推动…
·我国科研人员破译昆虫…
·北约拟接管对乌军援协…
·美国6名未成年人涉命…
·俄罗斯罗斯托夫州一看…
·价格“亲民”迎合普通…
·激活农村市场汽车消费…
·新车上市
·400多年前,揭阳名…
·《潮剧曲苑耕耘录》出…
·赓续文化根脉 打开创…
·意味隽永说“茶联”
·河边的柳树林 (节选…
·关陇大地的慷慨悲歌
·湖山之间,风月无边
·【新书荐读】
·小文章大精彩
·大洋访茶
·走进古寨西岐
·人间至味是薄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我市将心理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工作
“心适小屋”化矛盾解“心”结

时间:2024/6/17

  □记者 许佳曼

  不久前,市民吴某与女儿陈某因亲子教育问题前来“心适小屋”咨询。通过会谈,心理咨询师了解到陈某因为与父母沟通交流不畅产生冲突,影响睡眠,食欲不振。心理咨询师通过叙事疗法、认知疗法、焦点疗法,引导来访者母女重新回顾事件发生过程以及冲突点。陈某表示咨询过后,愿意尝试对自己目前的行为状态进行调整。

  这是“心适小屋”社会心理服务项目实践成功的案例之一。近年来,市委政法委立足本土文化,在全市94个镇街建设“心适小屋”,将心理服务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主动做好心理问题预警防范,及时介入疏导负面情绪,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助推作用,切实筑牢群众的心理健康防线,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民情民意”,夯实心治基础

  心适,在潮汕方言中是放松、愉悦、舒适的意思,是群众日常使用频率很高的祝福语。为了减轻群众对心理问题的误解,消除群众认为心理问题便是精神病症的顾虑,2021年,在前期8个市级试点的基础上,市委政法委全面启动“心适小屋”社会心理服务项目。通过政府采购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全市94个镇街建设“心适小屋”。

  据介绍,“心适小屋”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为各类重点群体和一般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心理服务。在广东省“五个一”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心适小屋”着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1+1+1”心理服务模式(即一处场所、一套机制、一支队伍),构筑了标准化服务体系。

  “心适小屋”在阵地建设上,按照建设配套标准,由专业机构协助当地根据场所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心理服务专业设施、设备,满足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功能需求。在运行机制上,配备专业完善的预约、档案管理系统和心理量表测评系统、压力监测评估等软件,线上线下专人专职对接来访者和咨询师,建立规范高效的流程管理系统;同时,开展个体、团体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工作,做好心理问题预警防范及应急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对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转介治疗。在队伍建设上,注重造血功能,邀请专家教授、资深心理咨询师等为我市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专(兼)职管理人员提供教育服务,系统培养心理服务管理等人才,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一线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强化预警预测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心理学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全市镇街均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融入平安建设;镇街“心适小屋”心理服务纳入综合网格指挥调度平台,充分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关口前移,力量下沉,积极开展心理调节疏导,有效防范和降低了因心理失衡引发案(事)件的风险。

  依托镇街综治中心,我市建立了94个家庭婚姻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全市各地30多名专业心理咨询师, 按每个站点约定的固定时间进驻“心适小屋”提供心理服务。至2024年5月,提供个体咨询1497人次,团体辅导28次,危机干预18次,心理测评5057次;开展心理服务进万家、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医院等“六进”活动讲座249场,心适茶话会34场,大型宣传活动12场,参与人数2万多人次。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分布广、消息灵的优势,在镇村两级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对发现有情绪异常的,及时报告预约“心适小屋”的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辅导。

  此外,我市还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发社会心理综合服务系统,实时监测离异、单亲等重点群体心理稳定情况,积极主动预防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极端案(事)件;在“心适小屋”开通心理服务热线,为来电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和心理疏导服务,专人专职负责服务热线、客服微信,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的咨询服务。

  实行“三色管理”,精准化解疏导

  为强化各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心适小屋”针对性开展心理普测,建立完善服务对象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心理测评、评估结果,由轻到重划分为绿、黄、红三色人员,分级分类开展心理服务,助推矛盾化解。

  分级分类开展心理服务,织密了心理服务网络,更好为社会治理注入“心”能量:针对绿色人员成立心理服务宣讲团,开办心理健康讲座,改善群众心理面貌;针对黄色人员成立由镇级综治中心、妇联、民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等工作人员组成的关爱小组,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育儿观,严防矛盾激化、小事拖大;针对出现精神障碍或精神类疾病现象的红色人员,由镇级综治中心和精神病院协调配合,组建由民辅警、村(社区)干部、网格长、村医和监护人共同组成的监护小组,落实“五包一”包保责任制度和有奖监护机制,必要情况下强制收治,严防严重心理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

  着力机制创新,实现“事心双解”

  近年来,我市着眼常态长效,着手实践探索,着力机制创新,推动“心适小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我市各镇街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心适小屋”派驻咨询师参与会商研判,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研究解决心理疏导、干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同时,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深度融合,联合卫健、妇联、共青团、民政、公安、法院、司法等多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对发现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转介到相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每个镇街“心适小屋”都建立预警对象工作台账,坚持应入尽入、应退慎退的原则,落实分包责任,实行销号管理,做到化解一起、销号一起。如榕城区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方法,将区“心适小屋”融入到信访工作中,在接访中碰到情绪激动、思想偏执的信访人,第一时间将其引导到“心适小屋”提供咨询、宣泄、放松等心理服务,通过心理疏导,逐渐化解信访人的心理顽疾,把他们从“牛角尖”中解放出来,从而达到“事心双解”。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