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统一规范产科类医疗服…
·长城脚下看变迁
·人才保障,解锁电商行…
·“心适小屋”化矛盾解…
·我国今年首个红色山洪…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
·提升群众防范意识急救…
·“智慧备案”再提速 …
·“携手同心,共创中华…
·推动环境净化向环境美…
·聚力创建绿色无毒校园
·严把电动自行车“安全…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
·摩电加装遮阳伞,小心…
·莲雾喜迎丰收
·抓获多名涉盗嫌疑人,…
·揭阳非遗小青狮
·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
·2023年中国商贸物…
·高温下,专家提示重点…
·涝 福建防范持续降雨…
·旱 河南各地抗旱保苗
·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
·两岸中小企业共同推动…
·我国科研人员破译昆虫…
·北约拟接管对乌军援协…
·美国6名未成年人涉命…
·俄罗斯罗斯托夫州一看…
·价格“亲民”迎合普通…
·激活农村市场汽车消费…
·新车上市
·400多年前,揭阳名…
·《潮剧曲苑耕耘录》出…
·赓续文化根脉 打开创…
·意味隽永说“茶联”
·河边的柳树林 (节选…
·关陇大地的慷慨悲歌
·湖山之间,风月无边
·【新书荐读】
·小文章大精彩
·大洋访茶
·走进古寨西岐
·人间至味是薄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小文章大精彩
——读郑振强先生夜访林墉的两篇文章

时间:2024/6/17

  ▲▲黄少青

  《夜访林墉》(此文选编进《中国当代画家散文》一书)和《南国长夏不知冬——癸卯冬夜再访林墉》,是郑振强先生先后两次夜访林墉写下的两篇文章,前篇写于1989年,后篇写于2023年,时间上相隔了34年。它们可以说是作者写画家林墉的姐妹篇,是相映成趣的两篇美文。读后,令人掩卷难忘。

  这两篇文章,前者近2000字,后者约2000多字,都是小文章。但我们知道,文章的好与否,从来与长短和大小无关。唐代的绝句,无论五字式或七字式,就那么寥寥几句,却大多气象阔大,意味隽永,与六朝缺乏境界、繁缛堆砌的骈文赋体,判然有别,便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夜访林墉》,作者首先在标题上强调了时间的特殊节点,即此访不在白天,是在夜晚。而夜晚正是最适宜于造访和促膝长谈的好时光。所以,作者把一个夜字嵌入于文章的标题中,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人说过,文章好做,题目难定。不过,好题目往往能带出好文章,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振强先生和林墉是中学校友,彼此有着几十年的艺谊。所以,作者的夜访在叩开林墉位于广州流花湖畔广东画院的画室后,他们并没有多余的寒暄,谈话便直奔“主题”,讨论起林墉的文章和绘画艺术。林墉是当代造诣卓著的大画家,他写文章却也堪称一绝,书出了一本又一本,在读者中影响颇大。我的印象,林墉的文章尤富于格调:一是思想往往比较独到,有真知灼见的闪光,不雷同于他人;二是遣词造句常出人意表,方言俚语的巧妙掺入,往往精彩顿生,令人拍案叫绝。这无疑是林墉智慧过人的表现。但基于深度了解,振强先生认为,林墉文章的涵泳,更集中地昭示了他“严正的人格,深远独在的思想,爱憎分明的方刚正气”,这显然比一般的理解更深刻到位。

  在绘画艺术的讨论中,林墉说:“历来广东画家大多欠学养,缺少一些学者型的画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可能是林墉不回避客观事实的坦率见地。但同时,似乎也含带着林墉自己的宏大抱负和自信力。当然,对于在艺术追求上坚持奋进的广东画家来说,这见地或许也是会让人有所启发的。

  如果充分肯定林墉在绘画艺术上深具天纵之才,应不夸张。他虽然以人物画登峰造极,却几乎无所不画,落笔样样精妙绝伦。振强先生在讨论中,特别提到林墉的女性描绘。在文章中,振强先生称叹道,林墉“笔下的女人体态千姿百态,婀娜健美,既有奇纵恣肆的神韵,又有潇洒秀逸的风采,充满着东方女性之美”。并进而指出,“更重要的是,这其中深深寄托着画家对美丑的褒贬,对人性的纯洁高尚的赞美。”这可谓是真知灼见,透过画面的可视形象窥探到了画家精神指向所在;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内行人的评论视角,更多地读懂和领略到林墉绘画艺术的根底和整体性的审美价值。

  振强先生写于1989年的《夜访林墉》,时林墉刚好47岁。对于一个杰出画家来说,这当是艺术创造力最旺盛和激情最充沛的黄金年龄。《夜访林墉》文末,作者表明,他的夜访恰巧是南国寒气袭人的冬夜,但走近了林墉的艺术世界,却使他如沐春晖,没有寒冷的感觉……这是多么诗意盎然的抒写!

  读到《南国长夏不知冬——癸卯冬夜再访林墉》一文,我则不禁喟叹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是的,人生倘若突遭某种意外,有时候导致的情况,是始料不及的。振强先生34年后的癸卯冬夜再访林墉,则是林墉在1999年经历了一场大手术,脑部受到极大创伤之后;幸而林墉的身体终于有所恢复,并且这时候,林墉已届81岁高龄了。作者一再用“慈祥”二字形容坐在轮椅上的林墉:“林墉老师一见大家,微笑招呼,满脸慈祥,相由心生”;“她(作者的同行者)虔敬地向老师问好,老师对着眼前的这位‘潮州姿娘’,慈祥地微笑点头”。一个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可亲可敬的性情和风范,就这样被这两个字生动地勾勒了出来,跃然于纸上。让人仿佛也身临其境,看见了和悦蔼然的林墉老师。

  这样的时刻,似乎已经无需太多纵论艺术本身,回忆往事和人生,才是最好的。当作者特意拿出珍藏多年的一张林墉30多年前回潮州的照片时,林墉“眼前一亮”,对自己的英姿俏皮地说“架势好”,引发哄堂大笑。林墉不多的话语依旧不减当年的“慧黠风趣”,与客人们的互动亦庄亦谐,使整个客厅气氛格外热烈。夫人苏华则深情地讲起了天才而勤奋的林墉以前一些故事。林墉以其卓越的艺术贡献,成为首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和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多件巨制作品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收藏。它们都将在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然而,当林墉说他现在是已经“无戏做”时,却并没有半点的颓丧之意,而是恰恰显示了一个老艺术家在晚年豁达闲淡的人生境界和胸怀,令人充满敬佩和崇仰。

  此文最后,作者写道:“南国长夏不知冬。此刻,坐在轮椅上的林墉老师云淡风轻,沐浴着温馨的阳光,远离现代都市的烦嚣,在亲人的陪伴簇拥下,沿着绿意飘落的南国温馨的乡间小道,在大自然的气息美景中,慢慢前行……”诗一样的语言,与前篇结尾的诗意盎然互相呼应,形成了完美的姐妹篇合璧,更是绝妙的协奏,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