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妍
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时也是一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难事。抓好“垃圾分类”工作,要做的工作很多,如果能够集思广益激发广大市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便能有效动员大家关注和践行垃圾分类,促进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养成。
“生活有品位,垃圾要分类”,榕城区晓翠路、临江北路等地的路灯杆挂着垃圾分类宣传灯箱,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多次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不断探索特色鲜明、持续有效的绿色低碳思路,广大市民垃圾分类参与度正因此逐步提升。
在市民日常生活中,旧衣物在生活垃圾中占比颇大,其回收对于垃圾分类至关重要。一旦旧衣物混入普通垃圾中,会增加垃圾处理的难度。笔者了解到,在众多垃圾分类举措中,旧衣回收正逐渐成为垃圾分类的新亮点,市区有不少小区设置了旧衣服回收箱,用来收集处理居民丢弃的旧衣服,为垃圾分类工作添砖加瓦。此外,一些旧衣物回收网站也备受推崇。日前,市民陈女士便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某购物网下单,而后快递员上门把陈女士家中累积的旧衣物回收并寄往回收店,该店再根据旧衣物重量付款给她。这样足不出户便能解决家中旧衣物堆积的问题,还能收回一点费用,何乐而不为。而被回收的旧衣物将被合理分类处理,一部分旧衣进行公益捐赠,为有需要的人送去温暖;另一部分则进入环保处理流程,加工成其他环保材料。
在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理清楚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大的便利至关重要。至于如何为居民在日常生活进行垃圾分类时提供便利,则需社会各界人士集思广益。垃圾分类服务越精细,配套越完善,就越能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就越能促进垃圾分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譬如有的城市升级改造垃圾房,添加投放口自动感应、定时喷雾除臭等功能,让投放体验更好;开发小程序,方便用户在线预约上门回收或查询服务点,推动低值垃圾有效回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成各种实用商品或服务……只要提升了垃圾分类的便利性、体验感,便能鼓励更多的人主动加入到垃圾分类行列中,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垃圾分类水平,为打造绿色、环保、宜居的环境迈出坚实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