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耿宏
金秋送爽,碧海潮生。今年国庆期间,我携挈家人,沉浸于滨海胜景。在旖旎的风光中,沐恩于祖国的庇护和强盛,徜徉于家乡的活力与祥和。
到客鸟尾海滩石笋区涉趣猎奇,成为了我们的优先选项。
说到海滩,让人痴迷和陶醉的印象,莫过于蔚蓝的海水和金色的沙滩之视觉冲击,缠绵的海风与柔软的细沙之肤觉享受。而位于惠来县靖海镇境内的客鸟尾海滩,却不见细软的沙滩,整片海滩错落着千姿百态的岩石群。客鸟尾海滩背枕连绵丘陵,面朝茫茫南海。海滩上,岩石林立,怪石嶙峋,尤以峥嵘挺拔的石笋为奇特。这里因拥有粤东规模最大的石笋群而著名,是一处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风景区和海岸奇观。
登临岩崖远眺,蓝天碧海成一色,水光潋滟,无穷又无尽。近处涛声哗然,海浪轻打着礁石,溅起千万朵雪白的浪花,又洒在礁石上,交织成一段哗哗哗的轻音乐,却惊飞了礁石上觅食的鸟儿。
我极目寻找滩边最为奇妙壮观的石笋,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拍起照来。一根根石笋新奇突兀,冲天而起。似海豹晒日,若企鹅憨走,像飞禽振翅,如走兽生威。造型各异,活灵活现,美轮美奂。如出水芙蓉,娇娇滴滴,晶莹剔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若风中秋菊,泛黄中透着些许赤红,像极了红着脸颊的少女,驻足海边等归航的少年郎。如有“天葱”之名的水仙鳞茎,蓄势待发,静等“含香体素欲倾城”后,也许你会邂逅古希腊自恋的美少年。只要你想象力足够丰富,它们便是你心中所想。甚至可以是童话故事,可以是奇幻电影,也可以是赵忠祥口述中的一期精彩《人与自然》。
比起让人瞬间想象力爆表的石笋,我更好奇人们所说的客鸟尾巴状的石笋。它更形象更直观,更贴合我们潮汕乡俗民情。喜鹊,我们潮汕喜称之为“客鸟”,它是我们的报喜鸟,所谓“客鸟喳喳叫,必有喜事到”。古人说:喜鹊知往知来,是禀天之性,自然者也。元好问在《遗山集·得纬文兄书》中说:“鹊语喜复喜,山城谁与娱?”所以说鹊噪兆喜。对于“客鸟尾”的命名或者叫法,我想与此处石笋状如客鸟尾巴有关,更与人们心中客鸟报喜的象征有关。毕竟,人们愿意听到或看到的都是喜而非忧。
鲜为后人所知的是,这里曾是骇人听闻的1969年3号特大台风的登陆点。据资料记载,巨大的风暴增水让整个汕头市海陆不分,惠来和潮阳之间一片汪洋。也许是人们不愿看到“客鸟尾”的祥兆形象被损,记录时,只是立了一块刻有“6903台风登陆点——登陆时间:1969年7月28日11时”字样和简单一条地图线的石碑。这些经受了狂风暴雨洗劫后的石笋,依然欣欣向荣,挺拔多姿。
当你伫立于这些依然葆有清新亮丽的石笋面前,也许会同我一样,扼腕兴叹起大自然的神工鬼力,巧夺天工!这分明是大自然的一组精雕细琢的石雕杰作呀!也许此处真有喜从天降之祥兆,加上吉兆之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要不然这片奇幻祥瑞的石笋,可能不用等风化和海水溶蚀而消亡,便已在那些怀揣着美好的“刽子手”手中折戟沉沙,继而成为他们的盆景、玩物抑或是辗转售卖的稀罕艺术品了。
三十年前,我们十几位热衷于涉猎大自然的初中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踩着自行车,艰辛地骑行二十多公里,就为亲睹这片奇幻壮丽的石笋。
西北方向,规模宏大的靖海火电厂,与客鸟尾在秋水间遥相对望。西南海域,成排的风车矗立排列,在秋风中为湛蓝的大海齐奏一曲靖晏的交响乐,甚为壮观。
再看看脚下这片得已保存的石笋,祈愿它们倚着秋光,沐着祥和,往后依然向天而生,共拥潮起潮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