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宜霞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教育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能解决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案例教学是一种将具体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在你的面前摔倒了一个老人,你会如何应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些同学觉得去扶老人会有风险,因为社会上有很多碰瓷的现象,所以最好能避免;一些同学觉得可以记录下整个过程,然后再对老人实施帮助……真实案例的探讨,既帮助学生提高了处事的能力,也引导他们传递正能量。
在教授《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再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母亲怀孕以及育儿的历程,让学生看到母亲怀孕的艰难,感受生命诞生的不易。最后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可贵,明白家庭的幸福与自己的生命是紧密相关的,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二、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情绪、情感和心理需求的认识和理解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情感分享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情绪,交流情感,学会倾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链接,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和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学七年级《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A扮演妈妈,学生B扮演孩子,并模拟表演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们与家人相处时,是如何从一开始想要好好沟通,到最后演变成激烈争吵的过程。表演完以后,我询问他们各自的情绪状态、感受;再询问观看表演同学的感受,引导他们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告诉他们,这就是情绪的感染力;接着我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帮助他们,并让他们一一上台,通过文字或行动表达对同学A和同学B的理解、接纳等。当我再次询问两位学生的感受时,他们均表示能得到这么多同学的理解和支持,特别开心。最后我再一次邀请他们尝试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重新沟通,这一次我看到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也在全班同学的脸上绽放。
三、通过以挫折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形成强大的内心
孩子们大多自幼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抗压能力不够强。进入初中后,他们面临的压力、挫折和挑战日渐增多,甚至无法适应。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尝试以挫折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我先后出示了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两个词语,并让他们来讲解词语意思,以及这个词语带给他们的感受,他们表示前者让他们感受到了挫败感,而后者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勇气、信心,也感悟到原来峰回可以路转、柳暗也会有花明。紧接着我把握机会让他们讨论:“考试考砸了要怎么应对?”“冥思苦想还没有解题思路时怎么办?”通过这些问题来帮助他们学习面对生活当中遇到的挫折。
总之,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能不断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