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潮剧童伶经常吃不饱,又要走路、练功和演出,体力消耗多。而童伶挨饿成习惯,雇用的演员却难以忍耐,时时刻刻都不忘争取多吃。
有个净角演员叫来喜,当时演《火烧赤壁》(即华容道关羽释曹操),来喜演的是曹操,演到华容道一节时,曹操要“一笑三败”,先败于赵云。演赵云的演员得胜回去后台吃稀饭了。尽管粥稀,天气寒冷又露天演出,他却吃得津津有味,来喜看得口水直流。二遇张飞,追了一阵,饰张飞的演员“台赢落茂(得胜亮相)”,也在台侧端起稀饭来吃,来喜看得“条肠好晾粉(肚肠里一点东西也没有,可灌肉浆做香肠)”,感到饥饿异常,不自觉地发起抖来。台下观众以为曹操怕得发抖,便都喝起彩来。师兄再喜饰关公,吃好稀饭挂好须,亮相出台。他知道来喜是饿得发抖而不是演出动作,便喝道:“曹操你勿惊,阮(我们)个人正食二碗定”,即我们每人只吃二碗,有留给你,不要紧张。那知来喜早看清楚了,便唱道:“恁稠个沽(捞)去食,留尺(稀)个乞(给)我算碗声”,后一句成了潮汕俗语。
来喜为吃到稠的夜粥,便与戏老爹说要改演张飞。这个戏班是“戏角十三,戏囊三脚(只),花旦三十三(岁),小生五十三,扮仙穿长衫,烧台(武打)出扁担”的穷戏班,平时也难请到好演员。因此,戏老爹便同意了。
俗话说:“览(不好的)戏哆(多)诙谐,览纸影家(多)烧抬”。隔天演“张飞战马超”,来喜真的演张飞,再喜演马超。这下子张飞休息时赶上吃夜宵,急忙脱下挂髯吃起来。尽管是“一筒米煲三钵头,噜大力(喝大口)住成流”,来喜吃得津津有味。吃着吃着,一听三通鼓响,来喜没有再挂上髯就冲出去。再喜吓了一跳,台下观众也一阵喧哗。来喜尚不知情,还在亮相。再喜灵机一动,厉声喝道:来将何人?快通报姓名!戏老爹也敲出报名的鼓点。来喜心想,再喜定是饿慌了,与他战了一夜还不知我是何人。当要按鼓点报名:“我乃燕人张翼德”,按表演动作,此时要摸须,但他一摸,方知忘记戴上胡须,于是急忙加上一句:“之弟张样是也。”再喜松了一口气,便说:“本将金枪不挑无名之辈,放你回去,叫你兄前来受死。”本来台下正要砸台,一看如此协调,救台有方,也改为喝彩。来喜转身回到粥桶前挂起胡须再出来,继续演出。
这就是“老老戏唔知挂须”这句潮汕俗语的来历(喻粗心大意)。
蔡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