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彦
我近因整理拓片,见当年在盘龙阁拓的《告示碑》,想起了往事想起了释光镇法师。我对释光镇法师闻名时久,知他先后复建龙华寺,扩建盘龙阁、双峰寺、天山古寺等,为光大佛法,荷担如来家业,尽心尽力。我虽心仪,可与他仅结一面之缘。
那是1993年金秋,当时释光镇师父刚刚主持普宁盘龙阁。那天迎着和煦的秋风,我和林寻稳、激夫几位书画家应邀到盘龙阁。
盘龙阁在今普宁梅林龙狮冈,肇始于清朝,历史并不悠久但名声不小。原先是专为宣讲万岁爷的指示《圣谕广训》的场地。据《四库全书》中《圣谕广训》提要说:方今(即乾隆)布在学宫,着于令甲:凡童子应试、初入学者,并令默写无遗,乃为合格;而于朔、望日,令有司乡约耆长宣读,以警觉颛蒙。盖所以陶成民俗,只服训言者,法良意美,洵无以复加云。
到了雍正、道光时再规定,每月的朔初一、望十五二日,父母官必须召集当地百姓,宣讲、学习万岁爷的《圣谕广训》。由此可略知盘龙阁开始时的热闹。随着时间推移,盘龙阁逐渐演变成佛家活动场所。
盘龙阁所处环境优美,周围重峦叠嶂,有六山围绕:南有龙山,东有龟山、蛇山,北有象山,西有狮山、虎山。据记载,又有盘古温泉、绿水浮舟、慈航普度、佛阁晨钟、狮子卧莲等十八个景点。我们一行到盘龙阁的时候,盘龙阁历经风风雨雨,建筑物都已经显得破旧。各处或颓废,或堆放着建筑材料,显得有些凌乱。有残存清代盘龙石柱四条,刻工甚好,静卧于地。而“盘龙阁”匾额,字体极为丰满雄浑。
其时,盘龙阁的住持正是释光镇法师,他在上一年“走马上任”后即着手修缮盘龙阁。法师见到我们一行甚为热情,带领我们四处参观并介绍盘龙阁的历史以及修缮规划。
参观之后即邀请我们泼墨挥毫,或画或书或诗。盛情难却,我也书撰一副冠首联:盘山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龙寺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
当日尚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我在游览盘龙阁四周山麓时,偶然在山涧见到一块大石碑卧于杂树中。出于职业习惯,我于是挪动,水洗,但无带拓片工具,不得已只好利用树叶汁来拓印。字虽模糊,内容大致能知。原来是一块与盘龙阁创建有关的石碑,很有价值。
石碑全称为《惠来县正堂告示》碑,乃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惠来县令陶祖培所立。内容是说,揭阳的卢松光先生“迩来乡愚好争好讼,其至违例犯条,自罹法网,虽曰愚民无知,实由鲜于询导。兹幸揭邑卢松光先生,平素练达,好善乐施,屡在各乡宣讲圣谕,俾山野村夫,颇有获益”。换成大白话说,卢先生是一位积极宣传《圣谕广训》的人。接着又说,“现伊等专请卢松光于六楼境内倡建讲堂,名曰盘龙阁”。有此证据,使我们知道盘龙阁的来龙去脉。
日后我撰写《惠来历代县长考略》一书时谈到陶祖培,当时盘龙阁所在地属惠来县,从这块石碑可知他在光绪二十三年任普宁县令,翌年调任惠来县令。
若干年后我撰写《只今遗墨挹清芬——桂岭近现代书画扫描》一文时,才知道这位创建盘龙阁的松光祖师是揭阳桂岭龙岭村人。据龙岭村乡亲父老说,卢位奎(1859~1899),名卢条,乡人多称为条仙,享誉松光祖师。专于中医和道教,游历名山大川。光绪十八年(1892)选定现普宁梅林镇龙师冈为藏修地,创建盘龙阁。为使之成规模,不辞辛劳,奔走于粤东各处和暹罗、印尼、新加坡募集资金,至光绪二十年(1894)盘龙阁已成初具规模的道教圣地。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月松光祖师在盘龙阁坐化,列为该阁开山祖师。松光祖师的易学、堪舆、医术、医德、书法均有较高造诣。书法师欧、颜,大度稳健,遗墨在龙岭以题匾为多,有建龙围、安亲楼、为善最乐、荣祖祠和入孝出悌等。
本文前面所说那块极为丰满雄浑的“盘龙阁”匾,经与松光师的其他笔迹对比,应出自松光师的手笔。对松光师逐渐有了解,也对其更有敬意,我在《揭阳近代艺林百唱》中写有《松光祖师卢位奎》一诗:
盘龙创阁属卢公,募款四方大有功。
一手颜书题匾额,端端正正写浑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