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如
生活情境教学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和具体现象,从而探索相关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在数学课堂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为学生在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转化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综合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以学生为主,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生活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生活情境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有助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的美感和创造性,从而调动起初中生对数学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生活情境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随着具体的情境一步步展开,学生也在无形之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生活情境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倡导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全面发展。生活情境教学融入到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能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使教学的展开重新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维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对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生活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适时地借助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和探索,从多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入,例如,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自行车在停放时先把支架打开,我们照相时用的三角形支架。通过生活实例,学生更能深刻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借助生活经验分析数学问题
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是生活情境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鼓励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分析问题需要教师善于引导,例如,在学习《平移》这一课时学生如何描述物体的平移运动呢?教师可以从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运动入手,并举出具体的例子,例如,汽车在直线道路上的移动,小船在海面上的移动,位置发生了改变但是图像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轴对称的特点绘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学习《旋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鼓励学生利用旋转的特点绘制花朵。通过与生活经验构建联系,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简化复杂的数学难题,增强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后,及时进行操作实践,就可以有效检验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做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用皮尺测量树高,人站在树前,知道人高,人的影长和树的影长,利用相似三角形计算出树的高度。通过将抽象的数字和具体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科解题能力。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顺应了新课标对初中数学学科提出的新要求,在课堂中采用生活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学学科思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