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
·让“工程师红利”持续…
·以学铸魂增才干 励…
·力争今年7月份正式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
·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2…
·退役不褪色 真情暖…
·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充分发挥“四股力量”…
·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展现社会力量的责任与…
·为社会公平正义贡献“…
·私设屠宰场宰售生猪,…
·西湖夕照
·春季胃肠也“感冒”,…
·微话题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
·筑牢春季防火安全屏障
·反特朗普政府抗议活动…
·溱潼会船甲天下
·美关税政策令华尔街首…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慰问…
·配备电动侧滑门,乘客…
·汽车摇号有新变化无车…
·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积…
·新一轮老旧营运货车报…
·5款新能源车型整体表…
·上汽大通G50混动款…
·千锤百揲,塑就铜器之…
·名家笔下的春天
·古老宋锦何以重焕生机
·《白蛇传》中的谜语
·一叶知秋,一物窥史
·一场无休止的历史对话
·守护文化根脉的壮丽史…
·【新书荐读】
·侨批载深情 化肥助…
·第二部分 武器(2…
·北魏侍中寮允
·廿九夜挵屎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守护文化根脉的壮丽史诗

时间:2025/4/7

 

  林 颐

  总有一些事件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的天空。故宫文物南迁,永远辉映史册。它不仅是一场文物的大转移,更是中华民族在风雨飘摇中守护文化根脉的壮丽史诗。

  1933年2月,华北局势岌岌可危,故宫珍宝危在旦夕。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文物南迁行动,悄然拉开了帷幕。从北平到南京、上海,又经长沙、汉口、宝鸡、西安等地,最后落足四川重庆,故宫人员保护着大批文物,辗转各地,颠沛流离。直至战争结束,在1946~1947年期间,故宫南迁文物才踏上了回归之途。

  这段历史,所有故宫人都铭记在心。在《国宝》之前,祝勇就写过很多故宫历史随笔或纪实作品,其中包括《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侧重于冷静客观的梳理推敲,而文学可以呈现历史事件背后人们的行动轨迹、心路历程,让我们察觉到那些被遗忘在“历史”之外的“人”的存在。所有抵御外侮的长城底下,都埋藏着不计其数的无名者的躯骨和血泪。

  祝勇屡次凝视这些故宫文物,作为一个长久沉浸于国宝故事中的故宫人,他不断地重返历史现场,迫切地想要写下前辈的故事,他们的言笑晏晏,他们的长歌当哭,他迫切地想要更多的人看见,构造历史事件的,除了骨架与主干,还有支撑起主干与骨架的,那些纤细的肌理,那些鲜活流动的血脉。于是,就有了这部6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

  那文松,一个出身文物世家、从东北奔逃至北平、求职于故宫的职场新人。小说从他的微观视角切入。易东篱、马横岭、唐知微、石不言、丁彤云、郭之南……那文松的上司与同事,好几位都能在《故宫文物南迁》中找到原型,或者在其他记载中发现依稀的身影。他们从历史的缝隙中浮现出原貌,他们并肩携手,负重前行,有些人走了,用生命的代价铺平了道路,有些人活着,继续完成他们的遗志。

  在南迁筹备阶段,他们拟定可行方案,选择缓冲材料,保护不同形制的文物,每一个折角、每一处缠绕,都凝聚着他们对文物的珍视。南迁之路崎岖艰险,他们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行政的拖沓推搪、不轨小人的觊觎与构陷,他们衣食不保身心俱疲,而敌袭匪扰仿佛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文物的安全,在每一个惊心动魄的存亡时刻,他们都把文物的安危放在了自身的安全之前。

  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故宫人。除了他们,我们要记住的,还有:梅从云、梅遇影、那永城、那文柏、丁铁竹、沈芷依、蓝星宇、郎山岳……或不惜性命拒绝投降,或投笔从军抗击日寇,或在“国家”与“小我”之间毅然抉择大义,他们的心灵何尝不是在经历着“南迁”?

  梅遇影是那文松的妻子,她两次寻夫的经历,是小说的另一条主线。第一次,她怀孕在身,听闻丈夫失踪,焦虑之下,带着女仆鸾凤上路,不幸被土匪绑架,鸾凤被卖入广西大山,她身陷匪窟。第二次,她父母双亡,只身携带幼子,再次踏上寻夫之路,却不幸与幼子在途中离散。如果那文松没有跟随文物南迁,梅家和那家的悲剧是不是能减少一些呢?这是梅遇影的怨念,也是我们作为读者自然而然的联想。故宫人,费尽心思保护了文物,却无力保护自己的亲人。梅遇影的经历,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无辜女性的缩影,与书中涉及的淞沪抗战、南京屠城、北平饥饿、花园口黄河决堤、重庆轰炸等事件交织在一起,所有的战争,都是生灵的涂炭、黎民的苦难。

  我们要记住的,还有所有帮助完成这场接力的人们,他们是“被放弃”的家属,他们是随行保护和运输的军方人员,他们是在整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数万火车司机和铁路维修人员,他们是所有尽心付出一己之力的人们,比如那个60多岁的重庆挑夫,一肩挑起千钧之力。

  这场故宫文物南迁行动,历时14年,行程两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涤荡烽火硝烟,跋涉万水千山,上百万件文物几无遗失或损坏,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千年丹青,万里河山。国之重宝,在物,也在人。有宝贵的人们,才有宝贵的物的珍存,才有人类文明的延续。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