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寮姓历史人物,在南北朝时,在北魏和西魏担任朝官,名字因而被载入《隋书》中,是至今能搜索到的唯一 一位寮姓历史名人——寮允,也写作尞允,安定(县治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人,是北魏(386~534)以及西魏时期(535~556)的官员,他在北魏时期担任侍中,之后又在西魏担任要职,从而显示出他在当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尞允有器量和才干,并且在当时有知名度,他在北魏以及西魏时期历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少司空、工部尚书、临泾县(县治在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南)公,这些职务表明他在西魏政权中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影响力。
鉴于北魏和西魏延续的时间长达170年,又因为寮允的儿子在北周时期(557~581)为皇族宇文氏所器重,因此,寮允的存在时间,可以断定在北魏末期至西魏年间。
寮(liáo,潮音liao5(辽))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
寮姓在揭阳只有2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566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35%.
寮姓来源有三:1.出自商朝祭祀天神的祭司,属以官职为氏。寮,古通尞(liáo,潮音liao5(辽))。尞,《说文》:祡祭天也。意思就是为祭祀天神而燃起的薪火。商代,负责掌管“尞”的小祭司,即称尞司,后以职称为姓氏,称尞氏。文字繁化后,加表屋舍的字符“宀”,成为“寮”。2.出自子姓,为西周初年宋国开国国君微子启的后代。据《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 “宋后有寮氏。”3.出自牛姓,为三国魏国名将牛金的后代,属以祖名为姓。据《隋书》《路史》记载,三国时魏国有名将牛金,被司马懿毒杀。牛金的家人避难他乡,因先祖为春秋时期的宋国人宜尞(也称宜僚),因此改姓为寮。
寮姓主要分布于广东、湖南、广西等省区,3省区寮姓人口约占全国寮姓总人口的45%.寮姓历史名人,除上述的寮允外,再也搜不到第二人。
揭阳的寮姓居民落居于揭东白塔、埔田两地。
阿 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