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春玉 通讯员 林汉城   为积极推进“五老”关爱工程,更好服务青少年,近年来,榕城区关工委在全面调查掌握全区特殊群体青少年状况基础上,着力对家庭贫困、学习困难、单亲及孤残、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等5类青少年特殊群体,进行生活和学习上的帮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管理,结对帮扶   榕城区关工委、各镇(办)、乡村、社区、学校关工委成立关爱特殊群体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面了解他们各自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品格等方面,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家长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作用等情况后,建立好四卡,即“学生档案卡、家庭联系卡、爱心结对卡、成长记录卡”,切实加强对特殊群体青少年的服务管理,共同做好关爱工作。   区关工委以“老少结对”帮扶为抓手,建立“五老”与社区、乡镇、家长学校联系机制,打造“爱在金秋”“助力成长”等“五老”关爱品牌,使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呈现蓬勃生机。目前,全区300名“五老”人员结对帮扶343名特殊群体青少年,现已有41名青少年走出困境。梅云华侨中学关工委制定《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与转化实施方案》和具体的针对性培养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方位个性化辅导,“一对一”帮扶教育。东阳街道德才学校关工委在班级开展“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结对子活动,对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实施学习、生活、思想的全面关怀和帮助,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风气。   筹措资金,开展救助   为更好地对有困难的青少年开展救助,区关工委广开门路,积极通过各级关工委和“五老”筹措资金,发动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赞助资金,开展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帮扶活动,为他们解决学杂费、生活费和学习用品。   炮台镇南潮学校关工委动员社会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筹措救助资金和物品,资助贫困生,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问题,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揭阳市众缘慈善会会长陈燕新发动爱心人士“一对一”结对帮扶33名困境青少年学生,每人每月给予400元资助,直至大学毕业。揭阳市仁心慈善会会长林亮平动员爱心人士“一对一”结对帮扶16名困境青少年学生,每人每月给予500元资助,直至大学毕业。揭阳东山中学关工委每学期资助贫困生100多人,为他们减免学费、住宿费、餐卡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温暖关爱,送到家中   区关工委与区“五老”活动中心负责人,每年在春节、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深入各乡村、社区、学校慰问困难青少年,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和家庭生活状况,给孩子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区关工委还专门慰问了榕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为该校送去一批特殊儿童的教具、康复训练器材、学习用品等慰问品(由区关工委副主任林卓生捐赠)。仙桥街道永安、淇美、顶六、美西、槎桥、蓝兜、高湖、西岐、山前、桂南、屯埔等乡村、社区关工组织,积极开展“送温暖关爱行动”,组织特殊群体青少年读书、歌舞、绘画、书法、剪纸等活动。各镇(办)、乡村、社区关工组织不断深入学校、家庭,了解贫困学生的困难,送去学习、生活用品,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克服困难勇气,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疏导矫正,教育鼓励   区关工委发动“五老”和爱心志愿者,先后对14名涉案但免于起诉的未成年人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观护帮教,通过思想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行动上的矫正、学习上的教育鼓励等,现已有2名观护帮教对象顺利考上大学。“五老”人员还结对帮教失足的青少年,定期深入监所,面对面给予教育引导,希望他们早日重返人生正常发展轨道。同时,还开展了以预防和矫正心理疾病、肌骨损伤、肥胖、近视等为重点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从身体、心理多层面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