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潘彬彬) 近日,江苏昆山一名11岁男孩在家中不慎将一颗重达10克的“金豆”吞入腹中,引发一场虚惊。万幸的是,在家人及时送医与密切观察下,金豆于数日后被孩子自然排出,未造成健康损害。然而,这场看似“有惊无险”的事件却如同一声尖锐的警笛,再次给社会各界带来安全警示:儿童误吞异物的风险无处不在,预防性安全教育必须走在前面。   据媒体报道,10月下旬,江苏昆山一11岁男孩为训练舌头力量,将其妈妈纪女士网购的一颗10克重的金豆吞食进肚,本来想等孩子自行排出,但等了5天还是没有看到金豆排出,出于安全考虑,纪女士将孩子送往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经检查,孩子无腹痛、呕吐等症状,但金豆已经进入胃内。幸运的是,就医当天下午,孩子就将金豆顺利排出体外,没有造成身体损害,这场“吞金”意外也以虚惊一场告终。   这次事件虽然有惊无险,但也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事实上,类似的儿童误吞异物的案例在儿科急诊中屡见不鲜。”儿科医生林医生告诉记者,幼儿特别是学龄期儿童,虽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好奇心强、风险意识薄弱,容易将小物件放入口鼻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误吞意外,如果误吞体积较大或形状尖锐的物品,极易引起肠梗阻、穿孔或黏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对此,林医生提醒,日常广大家长务必妥善保管家中的小件物品,如首饰、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等,最好放在带锁的抽屉或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平时也要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如果发现孩子吞食异物,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准确判断情况,若孩子突然咳嗽、喘不上气、脸色发紫,或用手抠喉咙,这是最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如果孩子表示肚子痛、恶心呕吐,或者没有明显反应,都应立即禁食禁水,并第一时间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二次伤害,切勿盲目采用喝醋、吞饭团、吃韭菜等“土方法”,这些方法可能让异物卡得更深或影响医生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