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八街麻花是“津门三绝”之一,以“酥脆不艮、层次分明、甜咸适中”为核心特点,每根麻花裹满芝麻、花生等果料,咬下去脆而不碎,嚼着满是坚果香与面香的交融,是天津人待客、送礼的经典选择。
它的由来带着传奇色彩,清末民初,天津大沽南路十八街有位叫刘老八的商贩,为改良传统麻花口感,在面里加入桂花、桃仁、青红丝等配料,又创新“拧花”手法让麻花层次更丰富,因店铺位于十八街,“十八街麻花”便流传开来,后来逐渐发展成代表天津风味的老字号。
制作十八街麻花是门“精细活”,从和面到成型要经过10余道工序。首先用精制面粉加鸡蛋、白糖、植物油和成面团,醒发后擀成薄片,切成细条;接着在面条上刷一层糖稀,撒上芝麻、花生碎、核桃仁等果料,然后取三根面条拧成螺旋状,每拧一圈都要保证力度均匀,这样炸出来的麻花才会层次清晰、不松散;最后将麻花放入热油中,用低温慢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分即可。好的麻花哪怕放凉,也依旧酥脆,不会变软发潮。
它是一款“能量型点心”:面粉提供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补充能量;鸡蛋、植物油带来蛋白质和脂肪,芝麻、花生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及钙、铁等矿物质,不过因油脂含量较高,需适量食用。
吃十八街麻花的体验充满仪式感:拿起一根,能看到表面均匀分布的果料,芝麻粒紧紧粘在麻花上;咬第一口时,“咔嚓”一声脆响,层次瞬间在嘴里散开,面的酥、糖的甜、坚果的香在舌尖交织,甜而不腻,咸香点缀其间更显清爽;嚼到青红丝时,还能尝到淡淡的果味,丰富了口感层次。无论是配一杯热茶慢慢吃,还是作为旅途零食,每一口都能尝到百年工艺的扎实,那份浓郁的香甜,正是十八街麻花成为天津味觉符号的原因。阿 铭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