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特殊教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劳动技能。通讯员 摄
□记者 洪炯珊 通讯员 黄金顺
清明时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烹饪室里热气氤氲,刚刚出锅的朴籽粿一个个笑开了嘴,散发着浓浓叶香,青翠绵柔,甚是诱人。这是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一堂劳动课。该校在劳动课程的开设上一直坚持以“生活”为核心,以培养特殊儿童顺利走进社会为目的,结合潮汕“时节做时粿”这一习俗,将劳动课和本土文化相结合。例如,元宵捏汤圆、清明蒸朴籽粿、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在食品飘香的烹饪室里,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节日氛围和劳动滋味。
为满足师生劳动教育的实践需求,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了家政室、烹饪室、烘焙房和种植区等劳动实践基地,已初步建成以劳技教育为主,职业教育、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等并重的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在劳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按学生的能力水平构建三个活动场域的目标体系,低年级以“自我服务”为主,中年级以“家庭服务”为主,高年级以“社会服务”为主,课程内容除了烹饪课,还有种植课、手工课、保洁卫生课等,其中种植和烹饪相结合的“食农教育”作为学校的教学特色,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该校教学案例《葱的养成》中,涵盖了葱从生长到变成葱油拌面的整个过程。从播下种子、照料葱苗、采摘收获,到送往厨房熬制葱油、拌葱油面,与家人品尝自己做的葱油拌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个系统、直观的认识,提升了烹饪兴趣与能力,也体会到“劳动带来美好生活”的幸福感。该课程获得2022年揭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二等奖,广东省中小学优秀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案例二等奖。
学生在校习得的劳动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泛化和迁移是劳动技能课程的最终目标。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曾蕾说:“特殊儿童的家长多因补偿心理,普遍存在对孩子生活包办的现象,为此,我校多次举行家长课堂,从‘做个懒惰的家长’入手,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倡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劳动,支持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家校合作,携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劳动技能课的教学效果,该校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目前,省级课题《培智学校生活劳动教育校本研究》正在按计划积极推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