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星河
窗外秋风瑟瑟,月光盈盈如沁水,临于窗前。不觉间,不偏不倚落到了客厅正中央的玻璃框前。框内金银丝线似绞碎了银白月光,在空气中交织、相融,恍惚间,布上的龙姿态翩翩,双眼熠熠,跃于星河之间……
儿时,家中妈妈独属的那间房永远是最神秘的。大大的木框像四脚怪物站立于房间中央,我踉跄着踮起脚看向框上紧绷的绸缎。绣品尚未完成,垫高的棉花在我眼里幻作一座座小山,山的那头,是奶奶握住银针的手。
月色入户,轻风阵阵,掠过奶奶微微发白的鬓角,一缕银丝置于耳后,奶奶手腕提起又落下,轻盈婉转,不见眼睫颤动,便又落一针。银色丝线被光隐隐笼住,晕出层叠光辉,深深地发散,轻舞,落在奶奶聚焦的眼角。
“奶奶,这又是在绣什么?”稚嫩的声音总在奶奶穿针引线时响起,奶奶从不让我碰她的绣品,于是我也只静静地看着。
“奶奶这是在绣龙。”布满皱纹的手却丝毫不显轻慢,彩色的丝线眨眼间便穿过针隙,两根手指捏住丝线,又是一揉,那线便穿进了针。奶奶依旧笑脸盈盈,眼中的爱意如一场甘霖倾注于手中的绣品。
我时常一知半解听着奶奶与我讲她毕生刺绣的乐事,身边宛有长长的绣卷展开,一针一线,所落处皆是奶奶的心血。
时间在针线中穿梭,再见绣龙时,已是极寒冬月。彼时,那绣龙已完成近半,金线如细碎阳光勾勒出那金龙恢宏的轮廓,彩丝则如雨后若隐若现的虹光被揉碎了裹于其中,我难以分辨出针线的落脚点,它们密密地交织,却又有着明序。只是龙身虽然栩栩如生,但一眼观云,总觉如没有星点的夜晚少了些灵魂。
奶奶握针,提手,却又摇摇头放下,“这龙眼,向来是绣龙中最难的一步啊——”奶奶轻抚着手中立体的龙,虽不懂得绣这龙眼,何有难处,可奶奶低着头,视线似是涣散又集中,汇聚于龙头上独缺的一双眼。她举起手比对,又抬起头冥想,空中宛若有庞大游龙盘旋,轻轻与奶奶耳语。
兴许是突然的灵光乍现,奶奶睁开轻闭的双眼,手像是系上了秤砣,总觉比平时重许多许多。我随奶奶屏住呼吸,映着光的黑线被庄重地穿插于锦上,那点点空隙在静默中一点点被填满,填满……
直到最后一针,填满时,刹那间,龙眼中缓缓耀出了满空星河,我看见,那龙气若雄风,忽而飞跃上云霄,衔着奶奶手中发光的银针,很远很远,触及天边。
岁月浮沉驰骋,又是一年秋。奶奶的头发已挑不出几根青丝,眼前的老花镜罩不住双眼的日渐浑浊,那根银针,却依旧卧于奶奶长满硬茧的指尖。奶奶已是步履蹒跚,伸出手缓缓取下那玻璃画框,又郑重地展于桌前。
月光很轻很轻,娓娓倾诉着流年。
“你看啊……”奶奶粗粝的指尖轻轻摩挲过布上的每一处、每一角,每一寸她曾触及的针脚,凸起的棉花垫高。奶奶,或许您已经记不清,从您口中缓缓道出的故事,您一生坚守的绣事,我早已听了无数遍……
奶奶眼角依旧盈满笑意,月光轻轻落在她爬满皱纹的脸,忽闪之间,像是有一点星子闪过奶奶的双眼,柔柔地耀着微光。我看见盛满繁星的一整片天,在那一刻,我静谧地卧于奶奶身侧,星落无声,触手可及……
奶奶穷尽她毕生的心血,教就了我文化的真谛,教会我坚守与真心。文化传承,我们早已耳濡目染的几个字,或许正像天边的星河,看似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我的奶奶,她把天上星河寄于心,把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我们付诸行动,天上的星河,也能触手可及!
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 吴语欣(初中组二等奖)
难忘的故事
故事,或永留青史,或泯于人世,或惊天动地,或鲜为人知。闹市里的故事,或许微不足道,但于我而言,我悟出平芜尽处是春山,追光逐梦不负君的人生。
步入初中,我顿感压力倍增:作业如山,考试多如牛毛,令人喘不过气。我整日伏案,徜徉于书海之中,混沌的双目里无半分光亮。
周日,我正温习功课,感到身心俱疲,前路茫茫,几欲放弃,心中没有了奋斗的动力。“儿子,跟我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吧。”爸爸领上我,随即出了门。
不多时,便到了“北门市场”。我沿着沾满油水的青石路上踱步,各种腥臭之味扑面而来。小摊小贩穿街过巷,吆喝,喧闹之声此起彼伏。一家家酱铺、米店、茶坊,密密匝匝地林立着。有老有幼的行人匆匆而过,路旁的大榕树下也堆满了交流的人群,几处白烟袅袅升起,参差几处人家,好一个烟火气。
路口一转,赫然出现一卖鱼处。此处撑着一张破败不堪的黑色帐篷,地上排列着几大筐活鱼。清水咕咕冒着,几种常见的鱼虾不断游动着,生龙活虎。一旁零星摆有几张小板凳,还有一个供剖鱼的木桌子与案板。
爸爸前去讲价,我细细观察:这儿共有一家三口,夫妻在忙着宰鱼,还有一位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他正在为顾客挑选鱼虾。我不禁对他产生兴趣:他见没有顾客之后,便端坐在一张木板凳上,从怀中慢慢掏出了一本泛黄的薄薄的本子,我仔细一看,竟是一本政治作业本!他缓缓地翻开一页,开始微微动着嘴唇,静静默读着作业本中的背诵的题目:“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看这样子,他正在上初二。
我抬头望去,皱巴巴的作业本上,字迹竟是那般隽秀与平静,正如这位静心的少年。世俗间的一切嘈杂与纷乱似乎都与他无关,脚底流淌着鱼的血水,周围鱼的尸体、肉类的恶臭,人们发出的阵阵吵闹与尖叫,他都不在意!他竟然能在这闹市中沉心静气地苦学!他似乎是一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佛像,一心扑在那几行文字之中,沉浸在自己超然物外的世界里。
少年的眉尖,是那般舒展而安详。他的嘴角,在品读书籍的过程中露出了笑意,他的双眸中似乎迸发出点点光彩与智慧。人行匆匆,但那儿,少年默读背诵的身影,尤为显眼。直到有顾客来买鱼,他只好轻轻地放下书,执着渔网挑鱼,但似乎心不在焉:大概是还在回味作业本中的题吧。
询问他人,我方才如道:这位少年的家境颇为贫寒,只好在节假日时到鱼市帮父母“打下手”,但他热心学习,奋斗不辍,便常常携带上一书一册,抽空研读……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百里奚举于市。……”忽而浮现脑海,的确如此!这位少年,努力向上,百折不挠,在闹市中苦读,是多么可贵的好学精神!再看着我,生活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却不断抱怨自己的苦与累,真是不应该啊!我的内心,似乎遭五雷轰顶,受到了极其巨大的震动!
这个少年的故事,一直深深烙在我的心底,久久难以忘怀。我还记得,在菜市场我向爸爸喊道:“我们回家,我要再战题海!”我还记得,因为陌生的少年的影响,我重燃斗志,不懈努力,在之后的考试中勇夺桂冠!
难忘的故事,催我时时踔厉奋发,向自己心中的“春山”进发。傍星空而眠,迎晨曦而起,我向着心中的光,不断追逐、奋进……
揭阳市实验中学 王坚树(初中组二等奖)
心中的星河
浩浩星河,皎皎月圆。生于尘世,自当仰望星空,我轻轻地、轻轻地,揽星河入怀。
——题记镶着红边的蒲扇缓缓扇,咿咿呀呀的摇椅慢慢摇。月光柔柔地洒在村口的凉樾低荫中,祖孙的眼中也有了光。依稀记得,奶奶讲的嫦娥姐姐的故事,那夜聒噪的虫鸣、浩瀚的群星、笼月的轻云,浓墨重彩地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心中添上了惊艳的一笔。
“奶奶奶奶,那是什么?”我指着老式电视机中的节目。“乖孙女,那是王亚平和两位男航天员坐飞船去天上摘星星呢。”奶奶轻抚我的头,一脸慈爱地说道。“亚平……是嫦娥姐姐吗?我也去我也去!”“宝宝乖,等你发现星海的秘密你就能去喽!”“好!”我推开厚重的木窗,歪着头趴在窗檐,静静地瞧着那浩浩星河。星河似知我意,淌入我心怀。
心灵的原野上,小女孩搬来铜板铁片,望着星河,心中装满了无数颗星。
时光似累沙在手,似老墙上变化的身高刻痕,似桌前的日记本,我步入了小学。城市的星空似是没有乡间那般灵动了。亚平阿姨作为中国出舱女航天员第一人,成了我心中最闪耀的那颗星。我对星河的向往倾注在那一个个科学小实验中。我将螺旋桨塞在气球口,快速一松,螺旋桨借着气流的推力“呼”地冲向云霄;我把“小热气球安上动力装置,它也飘摇摇载着我给亚平姐姐的信函飞入云端。它们载着一位少女的求知若渴的好奇心与不曾动摇的航天梦,悄悄说给星星们听。亚平阿姨的太空课又开播啦,我守在电视机前,看微重力太空环境下的大水膜,看红红的纸花在空间站里绚烂绽开。天上的星比孩提时少了,不是群星璀璨,而是稀疏几颗,我心中的星也从漫无目的的梦成了融入行动的几颗明媚的星。
心灵的旷野里,少女乒乒乓乓地打造自己的宇宙飞船,她要去看梦的彼岸是什么,点点的星映亮了少女的心堂。
那星光似是愈发强烈,引我去看它们的真面目。我的心又被天文望远镜勾住了。桌前的积木宇航员蹲在月球上,窥见望远镜中的浩浩星河。阳台中央的天文望远镜静静伫立着,我又一次走上前去,用一只眼看世界。而现在,我看的是一颗星,摆好姿势,那月球在眼中愈来愈近也愈发清晰。“哇!”我惊叹一声。那月上的环形山铭刻着它所爱着的日月同辉的年轮,沟沟壑壑还带着历史的余温与呼吸。我赶忙拍下照。紧接着,火星、木星、仙女座星系,一个接一个的星体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用“一只眼”,看一颗星。这是一种从未有的专注。当一颗、两颗、三颗汇入胸膛,当看着中国空间站宇航员合力筑梦太空,便汇成了少女心中最美的图景——星河图。
心灵的云端,少女乘看自己打造的宇宙飞船,用天文望远镜一只眼,用翻腾汹涌的一颗星,穿越云端,跨过星河,去追寻星河另一端梦的彼岸。
“够到了,够到了!亚平阿姨,你看到了吗?我也跟你一样摘到星星啦……”
潮州市区阳光实验学校 刘佳樾(初中组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