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湖社区位置图。阿 龙 制图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南河北绿廊西行10.082千米,就来到渔湖街道渔湖社区居委会办公地。2023年初冬,记者一行走进渔湖社区,这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经过的第52个社区(村),也是进入渔湖境内的第9个社区(村)。
渔湖社区是渔湖街道唯一一个城镇居民区,是伴随着渔湖镇的建立而设置的,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
渔湖社区位于渔湖街道中南部,东接港口村,南临南河河岸,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旗头村隔河相望,西与阳美村相连,北与渔光村相接。社区面积80亩,有社区居民2012户,总人口2730人。
□记者 蔡逸龙
诞生历史背景
自设置渔湖都以来,渔湖向为农村地区,住民均为农业人口。1949年底设置渔湖区,有极少数区直干部为非农业人口,但其户籍大多在县城县机关集体户中。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一些农村青年考上大学,户口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迁至大城市。毕业后,回揭的大学生户口,基本上也落户于县城的集体户,部分回渔湖工作的,则落户公社机关集体户。
1979年改革开放,农村焕发生机,一些农田建起了厂矿、企业或小作坊。一些农业人口由务农转为务工。
1984年1月,全县将公社改置为区,渔湖公社改置为渔湖区。区机关集体户人口有所增加。
1987年,全县撤区建镇,渔湖区改置为渔湖镇。城镇化进展步伐加快。在此之前,全县21个区镇,除榕城镇绝大部分居民为城镇户口(即非农业人口)外,其余20个区村民,均为农业户口。在全县20区设置为19镇(东山区并入榕城镇),为适应农村区转为农村镇,开始向城镇化发展这一形势,19个新设置的镇,均设置1个居委会,管理原来的区机关集体户口,以及镇机关所在地因城镇化后征地办厂、拓路建房,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
渔湖镇在撤区改镇后,设置桥头居委会,管理非农业人口人员,因居委会驻地设于渔湖桥头,故名。
据1991年《渔湖镇志》载,1990年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桥头居委会有居民61户,人口775人。
“父子同名”现象
桥头居委会设立几年后,因所管非农人口分布于全镇各地,遂改名渔湖居委会。这样,就出现了渔湖镇、渔湖居委会“父子同名”的现象。
然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揭阳县辖下的19个农村镇,均只设立一个居民委员会,管理的非农业人口又全是整个镇域的,大多居委会的名字,就跟镇名完全一样,如曲溪居委会、磐东居委会、白塔居委会、炮台居委会,这些名字,全都沿袭至今。
进入21世纪,地名规范化得到各地地名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在设立新的政区时,大多会避免“父子同名”现象出现,如2020年榕城区设立的榕华街道江南社区,榕东街道梅园社区、凤鸣社区,东兴街道淡玉社区、岐南社区,东升街道莲花社区,就全部不跟所在地街道同名。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对于已经“成名”多年的“父子同名”现象,因改名涉及到诸多问题,大多城市只能在一方区划变更时,才考虑换名。如原潮阳区金玉镇和金玉社区,就是在金玉镇与灶浦镇合并为金灶镇之后,不再同名的。
依渔湖街道的现状,作为镇级建制的渔湖镇从1987年设立至今,一直保持专名不变,只是通名由镇变更为街道而已。这样,“父子同名”现象只有等到城市化进展加快,街道需要划设新的社区居委会时,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现象。
镇前街前世今生

镇前街。郑楚藩 摄
镇前街全段曾经是渔湖社区的辖域。
北宋时期,镇前街是渔湖都通往海阳县城的一条路。咸平二年(999),乡民陈翁捐建化龙桥(今渔湖桥),东桥头就直通鸾波渡(今塘埔渡遗址)。南宋绍兴十年(1140),复置后的揭阳县城定址玉窖村(今西马、中山街道相邻的玉窖溪一带),这段路就成为揭阳县城通往府城官道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这条官道被编为榕城-渔湖-炮台之间的乡镇道路,至20世纪80年代,称为榕炮公路,为乡道。后来,这条乡道以国家标准等级公路编号为Y958榕炮线(Y为乡道编码首字)。
1972年5月1日,渔湖公社新办公大院在渔湖桥头建成,公社机关从江夏村声金家塾、鼎元公厅迁至新址办公。公社门口的这段乡道就迅速热闹起来,道路南北两侧逐渐形成圩集。
1972年12月1日,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渔湖管理所在榕炮公路渔湖桥西侧建立。桥西地带也开始热闹起来。
1984年,渔湖公社改置为渔湖区,区粮所、兽医站,收购站、税务所、农业银行营业窗口、食品站等相继在榕炮公路渔湖桥西侧建了起来,形成小集镇。
1985年,渔湖区公所全面规划扩建全区乡村道路,实现村村通汽车。榕炮公路西段梅兜至渔湖桥路段,扩建为长3445米,宽6米道路,并命名为渔湖中路。作为渔湖中路东端接近区机关办公大院的渔湖桥西一片,自此更是火热起来。
1987年3月,渔湖区改建为渔湖镇,榕炮公路镇机关办公大院前路段,此时已经形成小规模的商贸街,人们于是开始以镇前街来称呼。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拓展,镇前街南北两侧的铺面不断向东西两端延伸,直至东达榕京公路(今环市东路),西抵渔湖中路。
渔湖社区居委会自设立后,就管理和服务这一带的居民。来到21世纪10年代,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因为镇前街东段的铺户,大多还为农业户口,在管理和服务上,社区居委会有些鞭长莫及。渔湖镇政府为更好服务于文明创建活动,就将桥头以东区域划归渔江村和港口村管理。渔湖社区只管辖桥头以西区域。
居民遍及5街区

渔湖社区居委会。阿 龙 摄

渔湖社区鸟瞰。郑楚藩 摄
渔湖社区的辖域虽然仅有80亩,人口2730人,但这些居民却并非只居住于这一小片地区,跟上面谈到的一镇仅设立一个居委会一样,从1987年开始,就管理和服务于整个渔湖镇的非农业人口。
1993年7月,市里从渔湖镇划出西部几个村子,设立榕东街道。但榕东街道并未配设社区居委会,因此,原应属于榕东的非农业人口户籍就仍留在渔湖社区里。2020年榕东街道设立两个新社区后,还有一些居民依然把户籍留在渔湖,没有迁出。
1995年4月,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在渔湖镇分设溪南、凤美和京冈3个街道。但这3个街道至今均没有设立社区居委会,原来出自这3个街道的非农业人口,在迁回户口时,也只能迁到渔湖社区来“寄”存。
2021年10月,渔湖镇改置为渔湖街道,城市化步伐加快。随着半岛明珠、保利、恒大翡翠华庭等新小区的建成,一批新居民将迁入渔湖街道,而这些非农业人口势将入户渔湖社区。可以预料,渔湖社区的居民人口数会不断增加。
渔湖镇改设为渔湖街道后,渔湖社区新的行政区划代码为445202013001,城乡分类代码为111,这个代码表示的意义为“主城区”。这表明,渔湖社区已经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了。
3公园相连成风景

党建公园。阿 龙 摄

码头公园。阿 龙 摄

桥头公园。阿 龙 摄

金湖商住楼。阿 龙 摄
渔湖社区辖域不大,却拥有3个公园,百步之内可以游赏3个公园,这在渔湖街道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色。
位于渔港路社区居委会对面的码头公园,地处南河北岸的绿廊。据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燕明介绍,居委会将这片绿廊打造为法治文化公园,在沿街处建造“法治文化长廊”,将一些法律知识印制上墙,让社区群众在休闲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因这个公园正对着居委会,居委会也将阳光社区资料公布上墙,让社区群众一目了然了解社区各方面情况。
从码头公园出来,往北沿西港溪口西岸北行,来到渔湖桥西桥头,镇前街北侧的溪岸一带,是党建主题公园,居委会将这一小片绿地打造为宣传党的建设成就的小广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标语和党旗图案,成为小广场树阴下的一道红色风景。据介绍,党建主题公园是社区开展“榕树下的微课堂”活动的地方。
党建公园对面,是桥头公园,这里亭台凉榭、小径寻幽,是市民每天晨练、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据介绍,金湖商住楼和渔湖综合市场附近的居民,大多每天都会到这里来走一走,吸收河边清新的空气。
林燕明说,渔湖社区居委会将带领居民,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继续发力,努力将渔湖社区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群众喜爱的家居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