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公学抗日救国革命活动旧址,位于今普宁市梅塘镇梅塘圩梅峰初级中学校内,是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地区著名的抗日救亡革命学校,被誉为“普宁抗日救亡运动的摇篮”。它的前身是梅峰高等小学,创办于1926年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梅峰公学,是由当地进步人士李志前倡建、13乡集资创办的一所新型学校。李志前出任第一任校长并聘任了一批进步青年作为学校教员,为创办伊始的学校奠定了红色的基础。
学校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摇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学校被冠以“赤色学校”罪名而停办。1936年,在全国抗日浪潮的影响下,经进步人士邱秉经牵头,热心教育的父老乡绅促成,停办了10年的梅峰公学复办。复办之后的梅峰公学,又聚集了一大批革命、进步人士,形成了一股革命的力量。陈初明、郑淳、朱泽浦、林云侠、余永端、陈拓等一批革命者,都曾在这里任教并开展革命活动;曾纪炽、许雄定、林茂嘉、谢海若等一批知名人士,曾在这里任职;罗天、林川等地下党领导同志也经常来这里指导革命工作。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梅峰学校师生积极抗日救亡,梅峰公学被誉为“普宁抗日救亡运动的摇篮”。而这所僻处一隅的粤东乡村学校,机缘巧合,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是成就了一段乡村教育的历史传奇。1936年冬天,为办好梅峰这块乡村教育阵地,邱秉经以梅峰公学校董身份,北上上海,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生活教育社,请求派人协助梅峰公学办学。生活教育社的骨干朱泽浦、林云侠于是迅速南下梅峰,分别出任梅峰校长和教导主任。他们的到来,给梅峰公学带来了进步、爱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让一批批优秀人才从梅峰走出来。
肩负新的使命,重发蓬勃生机
至新中国成立,梅峰公学一直都是作为党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且成效卓著的活动中心。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1952年开始扩建校舍,1954年又在竹竿岭山下规划新校区,1958年创办高中。几度调整,几番易名,于1959年改为梅峰中学至今。梅峰公学旧址,于1961年10月10日被普宁县人民委员会确立为革命遗址。2001年因校舍危旧,全部学生撤入新校区。梅峰公学旧址,完成其历史使命,暂停使用。
2010年,经梅塘镇委镇政府和热心人士多番筹划,一所为解决梅塘初中生入学难问题的梅峰初级中学,又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重新矗立起来。
如今,修葺后的梅峰公学旧址“陶梅苑”,完好地保持原貌,整座陶梅苑,是一所书院式的四合院,中轴对称结构,整体风格,典雅质朴,洁净清幽。
整理:蔡晓惠
参考资料:《普宁教育》第七期之《梅峰中学——乡村教育阵地的守望者》、普宁市委宣传部等图片来源:普宁市委宣传部、普宁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