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桂莹 通讯员 李桂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市科技局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科技创新‘优机制+筑平台+强主体’主线建设,坚持用改革思维破解难题、推动工作,通过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生态链、科技赋农助力‘百千万工程’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我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惠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优化科创生态,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全会对我国当前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林惠生表示,这一形势分析为科技系统部署工作明确了方向。
2023年底,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编制科技创新生态链图谱,形成揭阳“绿色石化和海工装备”2个科技产业链专题调研咨询报告;今年以来,通过出台《揭阳市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揭阳市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实施《揭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措施》,构建形成适应揭阳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1+3”政策体系;目前,市政府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建设的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榕江实验室,为我市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林惠生列举了一些工作情况,认为近年来揭阳整体的创新生态氛围已经显著提升,为我市进一步优化科创生态打下了良好基础。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能够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力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林惠生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市科技部门将认真落实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一轮三年攻坚行动,优化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组织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纵深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注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部署启动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支持、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各类主体创新创造。
搭建科创平台,积极塑造新质生产力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创大平台是关键支撑。
林惠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以“优机制+筑平台+强主体”为重点带动科技面上工作扎实推进。在搭建重大创新平台方面,市科技局加快榕江实验室建设,积极推动揭阳高新区的新材料加工应用中试基地、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新材料化工中试基地等一批中试验证项目建设,加速科研成果实质转化;同时,抓好7个核心指标和9个关键指标的落实,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林惠生表示,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加强区域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为此,将围绕绿色石化、海工装备和新能源等关键产业链前瞻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凝聚人才链,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将榕江实验室打造为开放合作的区域科研中心,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榕江实验室中试基地、揭阳国际氢能技术研究院、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搭建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
跑好科创赛道,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突破
企业是创新主体。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助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数据显示,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22家,同比增长30.2%;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4家,同比增长35.2%.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林惠生表示,接下来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高企双倍增计划,做好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推荐工作,组织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继续开展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走访大调研,分析研究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难题及诉求;三是围绕我市“百千万工程”,搭建产学研合作供需有效对接渠道,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全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形成揭阳发展格局突破之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揭阳在科创赛道上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但是上了‘赛道’,就要全力以赴跑好。”林惠生表示,市科技局将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生态链的基础上,立足揭阳实际,实施新一轮“扬帆计划”推动解决我市绿色石化领域面临的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发展难题,征集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满足65个涉农乡镇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揭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