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8…
·“中国草”:送给世界…
·打好稳外资“组合拳”…
·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
·沙场上是“敢死兵” …
·九三学社揭阳市委会成…
·助我市外贸企业发展按…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如何理解改进科技计划…
·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 …
·传承中医脉络 构建…
·让书香沁满狱园 以…
·乡贤善举暖人心 奖…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电诈”帮凶“赔了夫…
·385名萌娃体验“入…
·人醒酒未醒,两司机因…
·垃圾分类进灯谜 绿…
·桑浦山
·新一轮黎以冲突意味着…
·普京听取边境地区战斗…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一周…
·波音航天项目受挫 宇…
·社交媒体“电报”创始…
·法国犹太教堂纵火案嫌…
·外观运动风十足 备…
·呼吁汽车产业重塑竞争…
·行业动态
·命 运 (节选)
·揭开巴蜀石窟供养人的…
·《黄昏饮》的阅读体验
·【新书荐读】
·七月的乡村 (外一章…
·落叶思
·日落黄昏后
·夏天的路口 (外四首…
·赴考
·夜幕下的滨江长廊
·谢氏家批:“侨”见海…
·结诸善因缘
·潮汕“飞机枕头”
·湖广提督哈攀龙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如何理解改进科技计划管理

时间:2024/8/26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

  科技计划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以财政支持或以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由政府部门组织和实施的科学研究或试验发展活动及相关的其他科学技术活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这项重要改革举措将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管理模式,激发创新活力,使科技计划更符合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对此,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很有必要。目前的科技计划体系是2015年改革后形成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5大类。面对新形势,国家科技计划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调整科学技术部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协调管理、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等职责,强化统筹协调职能。根据机构改革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科技计划管理,适应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更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二是更好担负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使命的要求。科技计划承担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使命,必须从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目标出发,聚焦高端芯片、生物科技、工业软件、新材料、科研仪器等领域全力组织攻坚,用原创技术解决这些重要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把创新的主动权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管理水平的需要。当前,科技计划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综合性、专业化,压实科技计划各环节主体责任,强化专业管理机构的责任,加强研发单位和研发者的考核和目标管理。

  第二,改进科技计划管理重在加强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加强前瞻性、引领性布局是科技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科技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只有布好局定好位,才能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确保科技计划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应对挑战,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一是有利于更好发挥科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只有做好前瞻性、引领性布局,选准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抢占科技制高点,打牢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发挥科技的战略先导作用。二是有利于强化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通过强化前瞻性、引领性布局,使科技计划更加聚焦原创性、颠覆性、战略性创新,从源头和底层打牢技术基础,创造更多原创理论和技术。三是有利于识别具有巨大潜力的新技术、新产业。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前进行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强化科技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融合。

  第三,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科技计划的实施。要强化协同创新,以科技计划为载体,加强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联合攻关,推动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探索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机制,以项目支持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以人才支撑科技攻关,形成良性循环。要加强央地协同,根据国家战略需求,梳理凝练适合地方或企业承担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由地方或龙头企业全面负责资金筹集、项目实施,真正形成全国一盘棋。要加强科技计划监督评估体系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重大标志性成果分类考核,根据不同任务特点,建立健全分类评价考核方式,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主体,将监督评估压力层层传导到位,形成监督闭环。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