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俗语说,“潮州厝,皇宫起”,意为潮汕地区建筑多仿皇宫宅院而建,雕梁画栋,精美考究。在潮汕地区,每一座祠堂庙宇的建成,可谓是各类传统技艺的集大成者。极具“潮色潮味”的潮州木雕,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揭阳木雕技艺传承,岁月悠悠千余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坚守。
新时代下,这些匠人仍致力于木雕的传承与创新,不断为这项古老非遗技艺注入新的活力。可喜的是,今年3月,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我市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德丰、林汉旋双双荣登红榜。日前,记者走近木雕项目非遗传承人,探寻他们与木雕双向奔赴的故事。

古榕武庙前厅的八角形藻井,雕刻精美,图案繁缛,是省内乃至国内罕见的精致木雕藻井。

林汉旋

陈德丰

木雕狮。
守护 让更多古建筑历久弥新
“五一”假期刚结束,榕城进贤门城楼启动修缮。林汉旋及其团队刚忙完榕城区新河村一处祠堂的修复建设工程,便马不停蹄转战进贤门城楼的修缮工作。
这是林汉旋继2021年承接进贤门城楼修缮工作后再一次入驻城楼修缮。“因城楼二、三楼梁柱发现白蚁出没,此次重点修缮城楼上的木结构。”林汉旋说道。
今年62岁的林汉旋,自幼深受家庭熏陶,1980年开始随父学习雕刻艺术。18岁入行至今,林汉旋已在木雕领域浸润了40多年。凭借着对木雕艺术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钻研,又得到多位木雕名师的悉心指点与传授,林汉旋熟练掌握潮州木雕这门技艺,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先后承接并参与揭阳城隍庙、关帝庙、进贤门、天后宫、雷神庙、郑大进府、百兰山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积累了大量传统潮汕古建筑修缮、建造经验。
在林汉旋看来,斧凿刀刻,一雕一琢,让古建筑在手中重获新生,是他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揭阳古城拥有众多古建筑,非常有揭阳地方特色。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木雕技艺,一起保护我们的传统建筑。”林汉旋表示,尽管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经过漫长岁月传承至今,他不会停止努力,将始终如一,在木雕路上深耕,守护“刀尖上的艺术”。
传承 让非遗绽放持久生命力
五月的惠来,海风轻柔,火焰木开得热烈奔放。在国道G238线惠来县神泉镇文昌村路段,一座古朴又精美的临街建筑格外显眼,这里便是陈德丰的工作室。
走近一看,造型各异、雕工精细的木雕作品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尤其是那件“龙虾蟹篓”作品,层层叠叠的龙虾鱼蟹活灵活现,令人惊叹不已。转入后面的厂房,淡淡的木香扑面而来,机器切割声此起彼伏,多名雕刻师傅安坐在木板前,随着他们手中的刻刀在木板上熟练游走,刀下的人物、花草越来越清晰。“最近,我们正在赶一批普宁客户的货,这些作品都是安装在祠堂的木雕装饰。”陈德丰介绍道。
陈德丰自19岁入行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木雕这个行当。1992年,他创办了自己的作坊,开始带团队承接各类木雕工程,并接收学徒传承技艺。30多年来,先后有30多名工艺美术人才从这里走出去,如今不少人已在行业中打开了名声。其中,徒弟方喜清成为市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更是在今年初与师傅双双入选首批“榕江人才”。
看着徒弟们独当一面,陈德丰自豪不已。“新时代下,非遗传承人是榜样,更是带路人。”陈德丰认为,新时代对非遗传承人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会技艺,会教学,还要会传播。他希望以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木雕技艺,实实在在带动一批人就业创业。
焕新 让老手艺做活产业篇章
说起揭阳木雕,不得不提及揭阳的木雕重镇——揭西县钱坑镇,这个素以“精微镂空”技艺闻名的木雕镇,曾在清朝时期达到繁荣兴盛。而钱坑镇埔龙尾村更是木雕师傅的集聚地。这个仅有1500人的乡村,有150名木雕师傅,登记在册的工作室达26家。
初夏时节,走进埔龙尾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原木香。在这里,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的木雕师傅都有,其中50岁左右的老匠人占比不少。四下里,木雕师傅们均在伏案工作,他们眼前是大小不一的木板,旁边是大大小小的工具刀数十把,在一双双巧手下,原本的木头变成了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人物肖像……
“对于手工艺人来说,有活干就有收入,也意味着市场有需求,我们的劳动有价值。”省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埔龙尾村木雕协会会长林少党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木雕产业发展较为平稳,业务多为祠堂庙宇的修缮工程,占比达70%以上,木雕装饰品业务占20%~30%.“木雕师傅每年的工作时长相对稳定,大多为9到10个月,日薪平均为350元,高的可达500元,平均月收入均达万元以上。”林少党介绍,木雕师傅承接的工程超过七成集中在潮汕地区,约一成是远在东南亚国家的潮人集聚区。
谈起钱坑木雕产业的发展前景,林少党充满希望。他说,在人们审美需求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如何让木雕技艺“活过来”“火起来”。如今,埔龙尾村走上了“政府牵头、协会搭台、作坊唱戏”的发展模式,大家致力把埔龙尾村打造成集木雕加工销售、技艺传承、文化创意、民俗旅游于一体的木雕产业村,让木雕技艺在一代代匠人的传承与创新中重焕活力。
非遗名片
揭阳木雕是潮州木雕的重要构成,因常以金漆或彩绘作为装饰,故也称“金漆木雕”,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揭阳木雕技艺历经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粗犷而疏朗,古朴中不乏精美的风格,以及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布局匀称、刀法繁而不乱等特色。揭阳木雕艺人出品的馔盒、香炉罩和椟仔木雕,以精琢精工、款式众多成为潮州木雕精、巧、细的代表,形成“铺货精品出揭阳”的品牌。
撰文:黄燕丹 摄影:郑楚藩 吴旭俊 林碧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