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新顶流”!一年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
·百年丁府焕新彩 文…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
·27家企业提供近40…
·搭建技能展示交流平台…
·互学互鉴共促农业特色…
·增强企业和群众守法维…
·“黑户女”上户记②
·仓库突发大火,消防快…
·五月海
·雨后多地现非洲大蜗牛
·微话题
·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
·国宝回家!帛书归来
·儿童、老人、孕妈妈……
·天问二号探测器 顺利…
·购房者如何把握置业新…
·我国“好房子”建设进…
·多地优化住房用地供应…
·30家重点房企4月投…
·上海楼市“银四”兑现…
·夏季买房要注意六个问…
·木雕:刀凿间的文化守…
·文化的瑰宝 世界的记…
·展现新时代少年自信向…
·赵宋:如是我见(节选…
·重塑“文人画”研究新…
·讲家乡故事 抒游子…
·【新书荐读】
·邮集《揭阳侨批传承及…
·古韵中的科举荣光
·第四部分 玉器 (…
·狐突教子 忠臣不事二…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赵宋:如是我见(节选)

时间:2025/5/19

  《赵宋:如是我见》是多年致力于宋史研究与写作的历史学者赵冬梅的新作。写宋人,观宋事,本书涉及北宋政治文化兴衰、“过岭”后的苏东坡、古今“真实表达”意涵之别等等。

  《赵宋:如是我见》

  赵冬梅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5年3月

  □赵冬梅

  “过岭”的意义

  黄州是苏轼的第一贬,惠州是苏轼的第二贬。到惠州的时候,他已经经历过一次贬谪。惠州之贬和黄州之贬虽无本质差别,在地理上、政治上、文化上和心理上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惠州在苏轼的贬谪当中还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他被贬过了南岭——东坡过岭了。

  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苏轼在宋朝最北端的边境城市定州接到了贬谪命令,然后一路南下,从位于今天河北南部的定县,跨越漫漫长途,经过今天的江西赣州,到达江西大余(宋称南安军);苏轼在南安军跨越大庾岭,过岭之后就到了南雄州,进入岭南地域;接下来他一路南行,经过韶州、英州、广州清远、广州,再往东抵达惠州。苏轼抵达惠州的时间是绍圣元年十月初二,这时候他即将五十九岁。苏轼的生日在阴历十二月,虚岁五十九,周岁是五十七。这个年龄,我们今天觉得还是很年轻的,但是在宋代是老人家了。

  苏轼到惠州报到之后,按惯例要给皇帝上一个表,表达感谢。苏轼在《到惠州谢表》里面这样说:“仁圣曲全,本欲畀之民社;群言交击,必将致之死亡。”“仁圣”指皇帝,皇帝本来想保全苏轼,要给他一个南方远地(英州)的知州来做,但是“群言交击”,他的政敌不肯放过他,一定要把他置于死地。幸好皇帝体恤,宽大为怀,“尚荷宽恩,止投荒服”,只给了他流放岭南的处分。“岂谓天幸,得存此生。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以大有为之资,行不忍人之政。”苏轼说他还能够保住性命到南方来,全靠皇帝的恩宠,他向皇帝表示由衷的感激,“臣敢不服膺严训,托命至仁;洗心自新,没齿无怨”;同时,他又表白自己是可怜的,他到了岭南这样一个“瘴疠之地,魑魅为邻”的地方,加之年老体衰,“衰疾交攻”,恐怕再也无法回到北方家乡,“无复首丘之望”,对于皇帝,他“精诚未泯,空余结草之忠”。

  “瘴疠之地,魑魅为邻”是苏轼对惠州最初的描述,也就是说,自然环境恶劣,文明程度低下。对于今天的岭南民众来说,这种说法有些得罪。但这就是宋朝北方人想象中的岭南。宋朝有一个好传统是“不杀大臣”,大臣犯错误予以贬谪,最严厉的贬谪就是“过岭”。

  “过岭”是宋朝对于宰相级别大臣最严厉的惩罚。举一个例子,元祐四年(1089)发生了一起针对前任宰相蔡确的指控,说他诽谤太皇太后。当时是太皇太后高氏当政,有人摘举了蔡确《车盖亭诗》里的句子,说蔡确诽谤太皇太后。那么,应当怎样处置蔡确呢?朝廷之中当时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人就提出来要杀蔡确。如此严厉的杀宰举动很快被否定了,在蔡确的处分争之未定、争论不下的时候,范仲淹的儿子、宰相范纯仁听说文彦博提议要把蔡确“贬于岭峤”,就很紧张,去跟左相吕大防说:“此路自乾兴以来,荆棘近七十年,吾辈开之,恐不自免。”“此路”指把宰相大臣贬到岭南去的路。乾兴是真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只有一年,即公元1022年。乾兴元年,宰相寇准、丁谓先后被贬往岭南。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宰相大臣被贬岭南的事情,过岭之路已经荒废了近七十年。范纯仁说,如果我们现在把蔡确贬到岭南去,重开过岭之路,“吾辈开之,恐不自免”——如果我们今天对政治上的对立面进行如此严厉的惩罚,如果我们把政治斗争搞到如此激烈的程度,那么也许有一天,我们自己也难免被反噬。范纯仁的话显然打动了吕大防,在太皇太后面前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吕大防和刘挚就为蔡确辩护,说蔡确的母亲尚在,而且年纪很老了,就不要让他过岭了。这是用孝道在为蔡确辩护,非常正当的理由。但是太皇太后与蔡确有私怨,格局不够,拒绝宽宥,斩钉截铁地说“山可移,此州不可移”,此州指新州(在广州西边)。蔡确最终被贬过岭,“荆棘近七十年”后,过岭之路还是重开了。

  宋朝开封视角中的广州

  珠三角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最发达,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地区。但在宋朝人眼里,它是“瘴疠之地,魑魅为邻”的荒蛮之区。从当时首都开封的视角来俯瞰当时的广东(广南东路),那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呢?首先是人才不竟,教育落后。整个岭南地区教育最发达、科举最成功的地方是比较靠北的韶州,而广州则相对落后。宋朝960年建国,1095年,建国135年之后,时任广州知州章楶说“二广据五岭之南,凡四十余州,而番禺为巨镇”,广州是两广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但是“至于士人之知名者独少,而业文擢第乃劣于他州”,广州的读书人有名的很少,广州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的反而比不上其他州。这是广州的人才不竟。而人才不竟的原因,是因为“教化未孚”,这是开封视角中的宋朝广州的第二个特点。站在中原往南看,广州以及整个岭南地区的风俗,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落后的。广州人“喜游乐,不耻争斗”,大家都很喜欢玩,打架这种事情也不觉得羞耻。再有,这个地方的女性地位高、自主性很强。老婆代老公去打官司,一个女人跑到衙门里去,打起官司来“如在其室家”,就好像在自己家一样,“诡辞巧辨,喧啧诞谩,被鞭笞而去者,无日无之”。几乎每天都有广州女人跑到衙门里去,大声吵闹,胡搅蛮缠,官老爷一顿鞭子板子打出去,第二天还有别人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今天可以作很正向的解读,认为广州民间的自主性强,女性地位高。但是在开封眼里,在传统儒家眼里,这就是“朝廷之教化未孚”。

  宋朝的广州的第三个特点是,它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外贸港口,居民能冒险、善致富,“盖水陆之道四达,而番商海舶之所凑也”。广州是一个重要的外贸港口,“犀象、珠玑、异香灵药、珍丽玮怪之所聚也”。开封上层所需要的海外珍异之物,包括香料,从这里抵达中国。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四方之人杂居于市井,轻身射利,出没波涛之间,冒不测之险,死且无悔”。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为了谋利是敢于冒险的,善于致富的。

  作为对外贸易港口的广州有着开放包容的一面,居民番汉杂居,有番坊,就是外国人的聚居区。熙宁年间广州有一个叫刘富的富人捐资助学,同时还有一个“怀化将军卒押陀罗亦捐资以完斋宇,复售田以增多之,其数亦埒富之入”。“怀化将军”是宋朝政府给外国友人的荣誉称号。刘富捐资助学的时候,这个叫卒押陀罗的外国商人首领也捐出钱来,帮助修缮校舍。卒押陀罗在广州有地,为了增加捐资助学额度,卒押陀罗还卖地变现。他捐的总额和刘富的捐资额差不多。卒押陀罗提出,希望在州学里“置别舍,以来番俗子弟,群处讲学”,也就是说,他希望在广州的州学里专门搞一个留学生楼,给外国留学生居住,让他们也能够学文化,参与交流,“庶太平德泽无远尔之限也”,即希望远人也能享受宋朝的恩德雨露。

  (节选自《赵宋:如是我见》)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